总序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总序 (第1/2页)

    袁鹰

    编好1997-1998年卷十二本作品送交出版社的时候,我们有不同于往年的兴奋和喜悦心情。

    这是因为:我们刚刚经历的,是极不平凡的年月。

    1997年的7月1日凌晨,**回归,五星红旗第一次在祖国的**上空冉冉升起,华夏儿女实现了几代人梦寐以以求的梦想和追求。这一年的9月,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国各族人民跨入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奏响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大道上向21世纪豪迈进军的号角。

    在我们繁花似锦的文学园圃里,也经历了不寻常的年月。中国作家协会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继十二年前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作协“五大”又一次成为团结全国作家拿起手中的笔以优秀作品迎接新时代新世纪的动员会和誓师会。随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和首届鲁迅文学奖单项奖相继举行,评定了一批优秀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和翻译作品,显示了近些年来文学创作的高水平和新成就。在这期间又相继举行了中年作家和青年作家的创作会议,以文会友,以会促文,交流心得,相互切磋,对推动创作无疑都是有促进作用的。

    青年作家们的聚会,让我们感受到一阵新鲜气息扑面而来。青年作者队伍从来是充满生机的新军,不仅有最强烈的时代开拓精神和艺术创新意识,而且有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他们是发展和繁荣中国文学的希望所在。值得称颂的是一批有志气有见识的青年作家们在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过程中,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不断净化和升华自己的认识和心灵,青年作家关仁山在创作座谈会上说过这么几句话:“我们无法避开认识时代和认识生活的问题。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伟大的时代?时代变革的辉煌值不值得用文学去表现?一个作家需要将社会的话题和时代的话题转换为自己的话题和文学的话题。选择现实题材,除了个人熟悉、感受和兴趣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时代的感召和责任。”当然,我们不会再去走“题材决定”论的老路,任何作品的价值从来并不取决于题材,而在于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深度和艺术功力。但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