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章二思往日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残章二思往日 (第1/3页)

    庙外广场里,小英子方方唱罢,正在复沓一遍。可这一回上阙未完,忽听人群外已有声音乱了起来,一个破破的嗓子道:“是了,头儿,就是这儿了,好象这就是你要听的那个曲子。”

    那戴斗笠的汉子就一扬眉。人群已被冲开,那破众而来的两人甚是冲撞无礼,一圈人不由人人皱眉。只见那两人一个是个一脸麻皮的汉子,穿着打扮甚是无赖;另一人下颔尖削,凹眼勾鼻,长得也比那麻皮汉子好看不到哪儿去。那个一脸麻皮的汉子如入无人之境,一脸谀谄地冲那瘦高的人道:“孙老大,这些天您说的到处唱这曲子的那个小姑娘就在这儿了。”

    有当地认识那个‘孙老大’的人已不由轻轻一声低呼——原来那麻皮汉子口中的“孙老大”并不是别人,却是“老龙堂”在这顺风古渡开堂立舵的一个舵主,名头响当当的一个黑道人物,号称‘险道神’的孙俭。“老龙堂”在长江之上大有声威,做的是航运生意,等闲百姓没谁敢轻易开罪他们。他们的堂主就是当年反出‘江船九姓’自立一派的钱姓一门的当家人钱老龙钱纲。

    那孙老大虽然面目阴沉,语声倒还和静:“你能确定?”

    那麻皮汉子谄笑道:“我麻三有多大胆子,不打听清楚了敢在你老人家面前弄鬼。”

    那孙老大就把一小块碎银子塞在那麻三手中,脸却冲那着瞎老头祖孙道:“你两老小的生意来了,我家老龙头特意点了,想听听这曲子,你们跟我走吧。”

    小姑娘就有些惊慌,她爷爷却不愧是当年“八字军”中闯荡过的角色,轻轻握了握她的手以示安慰。孙老大见两人还没动,便粗声道:“怎么?还等我帮你收拾家伙?”

    瞎老头儿吸了口气,口里喃喃叹道:“来了。”

    一时祖孙两人随了那孙老大向不远处的一处酒肆行去。那酒肆开脸向街,极为简陋,只有条凳木桌。外面这么热闹,奇的是酒肆中倒没有什么人。也是,有孙老大吩咐过了,这酒肆里还有什么闭杂人等敢多呆一刻?只见左首一桌上空空落落,只坐了一个五十开外的老头儿。那老头儿头上光光,满面锈红,竟是个秃子。看他装扮似是普通百姓,但一身气度却极大方,一望已非常人。瞎老头和他孙女蹭了进去,那孙老大到了那老头面前却似全没了威势,低声禀道:“老龙头,人我给您带来了。”

    那老头儿双眼就向这祖孙二人身上一扫。瞎老头眼瞎,看不见,但却象也能感受到他这刀子般的一扫般,身上一颤。那老头儿笑道:“好、好,原来是祖孙两个。小孙,那老头有残疾,年纪也大了,给他看个座。”

    孙老大应了一声,拿了个条凳放在正桌前几尺远处,招呼道:“瞎子,我们龙头敬老,你坐。”

    瞎老头儿便斜签着身子坐下。他才才坐定,那老龙头的头一句话就让他祖孙二人身上不由打了个哆嗦——只听他很平淡道:“据我手下说,你们就是困马集中侥幸躲过缇骑追杀,于尖石渡口北上的那一对祖孙,好象这小姑娘名叫小英子——这消息可确吗?”

    这一句话在他口里平平常常,但听的人就不同了。那瞎老头身子一颤,等于已答了他的问话。那老龙头似很感兴味,端起一杯酒呷了一口:“我只奇怪,你们看着也象良民,不是什么胆大之辈,怎么去了去了,又回来了?当真不怕万俟家的人再找你们吗?就是缇骑中人只怕也放你们不过呢,那日困马集中与会之人他们是一个也不会放过的。”

    小英子身上微微一抖。只听那老龙头又道:“回来就回来,你们好象还有意招摇,在建康一带反复卖唱这同一个曲子。这词儿极象个旧词儿,提的又是江湖中轰传已久的一件大事,分明也不是你们老小俩能编出来的……”他目光一瞪:“实说吧,你们这次回来,是受谁之托?要办什么事?又受到谁人的保护?要找什么人办些什么事?”

    他句句俱问中要害,瞎老头儿祖孙本不是会撒谎的人,闻言更是一声也做不出。那小英子心中怕极,却偏偏咬住了嘴唇,一副抵死不说的样子。

    钱纲脸上就一怒。场面一滞,忽听门外有人拍巴掌道:“呀,老龙堂的大龙头钱老居然也这么有兴致,今日金山那么清闲的地方不呆,特特跑到这破渡口来听个小曲。我兄弟几个路过,不知可否凑席共听?”

    小英子身子一颤,不知自己这平平常常的祖孙俩儿只唱了这么一支小曲,为什么就会被这么多人盯上了。

    只见那老龙头一双老眼眯了起来,嘿嘿道:“没想端木兄这么有兴致,也来赶庙会了。身边是谁,噢——倒是王兄,当真幸会,身边几个俱是江湖少年俊彦吧,恕老朽眼拙,倒不能一一识得了。”

    来人一共六个,除两个年长外,剩下都是年轻人。当前一人正是端州端木家的端木沁阳,他身边大汉却是海上巨寇至,他二人俱是当日曾与会于寡妇酒肆毕结所召‘江南武林峰会’之人。只听端木沁阳斯文一笑,冲身边几个少年道:“你们可认清楚了,这位前辈可就是江船九姓中的一位卓越人物,江湖口号‘宗室双歧名士草,江船九姓美人麻’,他可是这两句口号中的下一句内的第一高手,也就是九姓中的第一姓钱姓——横行长江水道的老龙堂堂主钱纲钱老爷子了。”

    那四个年轻人唯唯点头。那钱老龙哈哈一笑,知对方讥刺之意,言辞中也针锋相对:“端木兄与王兄好久没有露面了,一向窝在家中醇酒妇人。没想,这江南局势,自姓骆的小哥儿一剑东来后,大家都添了胆色,敢在外面走走了。”

    他这话讥刺味道更重。原来袁老大势压江南之后,武林六世家并一干草莽豪雄大都被迫隐居静养,能在袁老大眼皮子底下活动的,当真也只有“老龙堂”这一股水上堂口了。老龙堂一向做的大多是本份生意,长江水道航运、货物堆栈上都有他们不少本钱。而这钱纲当日与当年太后于南渡之时还颇有一段渊源。他自视甚高,手的下工夫也足以令他自傲。老龙堂总舵开舵于金山之上,其建筑大堂名为“一言堂”,堂前楹联镶有这么两句话:

    恩仇三更报

    天下一言决

    敢用这副口气说话的,自然不是什么等闲角色。端木沁阳哈哈一笑:“风起江南,呵呵,风起江南,我辈自要出来试试风色了。”

    店内忽有人开口‘哼’了一声,却是不知何时小茶馆里柜台前已多了个伏在桌上的军士。他似对端木六人意极不屑。端木沁阳望了他一眼,眼中不知怎么满是怨毒。那个和那祖孙一起的戴斗笠的汉子这时也已静静跟至茶馆里,他却远比那瞎老头祖孙镇定,自找了张偏僻的桌子边悄悄坐定。端木六人入座后,一时小小茶馆里,倒也有了三四桌座客。只听钱纲嘿嘿一笑,冷睨了端木沁阳一眼,笑道:“奇怪,传闻端州端木世家持家之道一向端方,严禁子弟听什么小曲俚词,也一向断绝歌舞,端木兄怎么会对一只小曲有了兴致。”

    端木沁阳貌似闲雅地杯子盖扇了扇面前盖碗:“兄弟感兴趣处只怕和钱老感不谋而合呀,好象这曲子有年头没被人提起了。”

    钱老龙只冷冷一笑。

    只听端木沁阳继续慢条斯理地道:“这个小词,怕不什么是新词吧。十年之前,骆寒以垂髫之龄与江船九姓中出色人物斗剑于南昌腾王阁,兄弟虽未与会,后来却也听闻,据说,那次斗剑,倒也不是毫无由来,只为九姓中的王姓不知何故硬要逼迫一个姓易的少年。骆寒代为出手,痛惩王姓。王姓中人受辱之后,遍邀钱,孟、石、柴、刘、陈六姓中好手与他放对腾王阁,阁中一战,名动江湖。嘿嘿,听说,当时九姓中王家人最倚仗的高手就是钱老的本家侄儿钱必华了。”

    他手指轻轻一弹,弹去茶上漂浮的一片茶叶。——钱纲心中一痛,侄儿必华本是他最疼爱之人,也是钱姓后代中的佼佼者,但自那次斗剑输后,郁郁寡欢,闭门不出,几近十年矣。如果不是为了这个侄儿,他也不会再去找这瞎老头儿祖孙来。

    端木沁阳似已知道触到此老痛处,心中得意,微微一笑,算报了他适才讥刺之仇。但他也不敢再深说,深知钱纲是天下少有的高手,文昭公亲口品题过的江湖人物中,他可算是一号。文昭公曾道“江船九姓,唯余一钱”,真把他惹翻了,可不是自己与王饶能兜得住的。想到这儿,他语音微微一顿,继续道:“据闻斗剑之后,阁中阗寂,那晚月华甚好,骆小哥儿以茶洗剑,留言与那姓易的少年订了次年之约。次年,易姓少年果携琴而来,与骆寒一剑相会,当时那易姓少年就操琴为骆小哥儿唱了一支曲子,据说也是一首《南乡子》,词儿里好象也有什么一句‘秋水长天折翼飞’。呵呵,想不到,十年之后,此曲会再次传唱江南。”

    他眉毛一拧,看向那瞎老头祖孙:“兄弟听闻不错的话,这祖孙该也是从淮上而来。呵呵——若到淮边惊夜冷,披衣、与谁相伴与谁归?——淮上那姓易的人可也也惊觉天寒地冻了吗?”

    王饶大概不知此中底细,听言到此,才心中明了——原来绕了半天,要听这曲子,实是为还有这么一段江湖故典。只听端木沁阳道:“那易姓少年,后来北去,似乎就是今日名传淮上的易杯酒。谁知淮上一杯酒,能醉天涯万里人——斯人风概,当日情怀,成此一曲,实为难得的一段江湖轶事。有这么一段大典故在,兄弟既听得此曲重做新声,怎会不特意赶来与有闻焉?”

    那小姑娘英子一直怔怔地听着他们说话,别的她没留意也不想留意,用心细听只为那段话又涉及了一个人的名字——骆寒。她想象着腾王阁中骆寒的稚龄豪气,孤身弧剑的样子,心中就不由有石火微微一亮。这些人猜得都没错,她与爷爷这次冒险折返,重入缇骑网罗,实是就是为了传唱这一支曲子的。

    当时杜淮山本派人要把她祖孙俩儿送去淮上,他们走得慢,没想行至商城后的途中,她眼尖,看到了前面一行人,却是又碰到了沈放荆三娘子。小英子对那日雨驿中的人个个印象深刻,何况荆三娘还和她有一段赠钗前缘。和他们同行的还有一个穿着一身旧白衣裳的年轻人。小英子看着那年轻人,不知怎么,却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好象是在哪儿见过似的。那晚,那年轻人挑灯夜坐,久久无话。——他们当时是错过了宿头,歇在效外。几人俱在车边歇着。她就听三娘问道:“易先生,为何不语,可是在担心袁老大提旅镇江,有问罪之意吗?”

    那易先生半晌没有说话,良久才道:“江南之乱,怕自今日始了。”

    小英子当然不能明白这个淮上之人到底说的什么,但她也知道什么袁老大就是当日几乎围杀她们祖孙二人于困马驿的缇骑的头领,想来心下也不由惊怕。然后她见易杯酒从怀里摸出了一个旧木头杯子,低声道:“淮上目下是再受不了缇骑的催逼了,唉、本不该再烦他出手,但——也只有这样了。”

    说着,他犹豫良久,才把小英子叫到身前来,笑道:“小妹妹,我现在也没人可烦,想托你一件事,不知、可不可以?”

    小英子一愣。她见沈放与三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