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协商
第522章 协商 (第2/3页)
拥有三峡大坝的管理和经营权,以公司的形式,我占股三成半,未来也方便将利润再投资,最好帮你们还掉发行的债券,还有机会去其他地方投资发电站。我承诺永不转售这批股份,也不把利润往外带,一直都留在内地用于经济建设和投资,要说具体管理一座水坝我不在行,但是论起如何经营公司,我还是挺厉害的。”
之前一直在谈拿分红,这是陈林芝第一次提议共同成立一家公司进行管理,直接在内地注册意味着多交税,可好处也显而易见,许多机会都能优先入局,诸如基建、房地产、能源、金融等领域。
为了早日还清三峡大坝的债务,他相信在政策上必然会有所倾斜,就跟沪市化工总厂近期投资加油站、水泥厂等等一样,有人将国有制企业视为洪水猛兽,但陈林芝却觉得更是机会,原因在于他的实力足够了,也有充足的话语权。
要说在这略显动荡的年代里,哪里存在着最大的机会,除了苏联以外大概就是内地了,而且跟苏联解体后的抄底机会不同,内地的发展潜力更大,也更具备持久性。
就拿陆家嘴的项目来说,近期刚刚拍出一块地,卖给了跟风入场的港城瞿老爷子,楼面价是陈林芝入手价的三倍多,也就意味着陈林芝当初拿下的硕大一片土地,已经升值了许多,官方正在陈林芝的建议下,有意控制出让土地的规模,因为瞿老爷子名声大,才能争取到拿地机会,近期没有任何放出土地的风声。
上面也清楚,一旦陈林芝投资的一期项目建成,到时候剩下的土地就值钱了,而浦东大片的工业用地依旧便宜,只要投资数额足够多,哪怕白送都可以。
负责谈判的这两位,听说陈林芝还能再多掏出些钱来,顿时互相对视了一眼。
没办法,实在是缺钱。
而且假如以公司形式存在,讨论享有多少年分红权这些也就没意义了,刚好也符合当下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比较容易商量。
眼里只有牢笼的人,看哪都像是枷锁,而在陈林芝眼里现如今的对岸,简直就是一片土壤肥沃,可以野蛮生长的宝地。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高博学跟陈林芝预支了一笔钱,也跟着跑去北边皇城根下买了套小四合院,似乎就紧挨着故宫,面积肯定没陈林芝那套大,但也挺精致。
随着公知们的活跃,卖房出国的人数正在飙升,导致洛杉矶唐人街、旧金山唐人街等地的房价都被推高了,对此能说什么呢?除了笑话还是笑话。
当然了,学成之后归国发展的也大有人在,陈林芝手底下已经笼络了一批人才,分管各种项目,这批人可都是他往后在内地野蛮生长的基石。
坐在墙壁上挂着大卫・霍克尼油画《尼克尔斯峡谷》的会议厅里,喝着茶聊正事。
姓宁的那位考虑完,正告诉说:“以公司形式……倒是可以讨论研究,虽然暂时没办法给你准确答复,但是这条思路是可行的。现在引入民间资本,投资高速公路的例子比较多,后续通过收取过路费偿还投资成本以及利息,三峡大坝本质上也属于基建,只不过国内的私营企业暂时实力不够,限制了我们的募集资金的方式,可外国的有钱人不是很多么,公司还能通过上市等方式募集资金,这样一来所有难题岂不是全都迎刃而解?”
有些内容被组成文字以后,为了避免歧义,只能官里官气。
可说话时候不一样,至少陈林芝接触过的那些大员们都挺正常,思路清晰敏捷,也没那么多弯弯绕绕,整天捧着茶杯过着养老生活的那批人,大概也只能真的养老了。
听完这句话后,陈林芝点着头说道:
“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真正操作起来不容易,一方面是因为三峡大坝利润前景比较低,入网电价和发电量在那摆着呢,像我这样的老实人可不多。二是人民币的真实购买力模棱两可,在国际上使用的份额极少,即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