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风乍起 第三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第一卷 风乍起 第三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第2/3页)

    在这些士人中,优秀的代表被后人尊称为‘诸子百家’。他们有些以天下为己任,有些恣意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各自提出了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并相互批判,是为‘争鸣’。比较突出的有儒、墨、道、法四家,其余还有兵、名、阴阳、纵横、杂、农、小说等。也有像公输班这样优秀的匠人和扁鹊这样优秀的医生,他们都是华夏文明的璀璨群星。

    其中,儒家代表有求仁的孔子、取义的孟子和重礼的荀子,他们主张仁爱、忠恕与自强,是文士的代表。

    墨家代表是墨子,他们主张兼爱、平等、非攻等,是武士和工商业者的代表。

    道家代表有老子,杨朱和庄子,他们主张无为、贵己和逍遥,是隐士的代表。

    法家代表可追溯到相齐的管仲,铸刑鼎的子铲,变法的李悝、吴起和商鞅等人,但集大成者是韩非子,他们主张法制、集权与制度,是谋士的代表。

    最后法家的主张大行其道,为秦王嬴政光大,最终助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中华帝国。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在地方废除分封实行郡县,要求全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同时又修驰道,筑灵渠,击匈奴,征百越。他以及他建立的秦帝国对华夏文明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华统一大国的格局,因此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帝’。

    但始皇帝的丰功伟绩是建立在广大人民巨大的苦难之上的,他晚年求长生,连长城,修宫殿,建陵墓,劳民伤财,严刑峻法,苛政虐民,为秦帝国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正如造反的陈胜所说‘天下苦秦久矣’!另外还有钳制思想的一些政策,更是对华夏文明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这些都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因此始皇帝以为可以传之万世的基业最终却二世而亡。

    秦也改变了社会结构,周朝时的贵族有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四个阶层,下面还有平民与奴隶。到秦朝时,贵族就只剩下了以天子为代表的皇族。因为没有分封,诸侯和大夫就没有了,其余的人在皇族看来都是平民与奴仆,都是编户齐民,没有了贵族头衔的士却留了下来,成为编户齐民里的第一等。即士、农、工、商里的士,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嬴政消灭六国后,对江湖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他不允许有不受他控制的人或组织存在,于是倚仗强大的武力对三祖门进行清剿镇压。三祖门被迫转移了山门,并转入地下,而且打破了江湖规矩,开始扶植反秦势力,他们在灭秦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等汉朝建立,三祖门与汉太祖刘邦又达成了新的协议,承诺恪守江湖规矩,刘邦则承诺继续维持江湖的独立地位。这一时期还有很多独立于三祖门的势力以及能人异士涌现出来,他们见到三祖门营造出来的江湖逍遥自在,快意恩仇,不服王法,都羡慕异常,纷纷见贤思齐。

    于是,新的江湖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