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筹建绣坊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三章 筹建绣坊 (第1/3页)

    自从“端午汛”后,大量衣食无着的百姓沦为流民,修复河堤需要人工。

    紫琅各地以工代赈招募失地壮劳力,官府还要开仓放粮,眼看国库储粮一天天少了下去。

    紫琅都城南大街,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在其之后,隐着一条闹中取静的宽阔街巷,原本是紫琅书院所在。

    书院开办之初,这里尚未如此繁华,这些年,随着紫琅国日益富裕,都城不断扩展,南大街慢慢成为热闹之地。

    山长嫌红尘喧嚣不利于弟子们求学,便将书院迁到都城外的山麓去了。

    空了许久的紫琅书院,近些日子忽然有人进进出出。

    书院对面的茶铺老板在此地多年,茶客们都是消息灵通,坊间传闻凑在一起,往往也能接近真相。

    “这里要改成绣坊了,最近紫琅各州县都在筹建官办织坊和绣坊呢!”老板边摆茶点边解释。

    “还不是今年大汛闹得,没有粮食只好拿丝绣去换了,燕云朝没有翻脸就不错了!”一位茶客叹了口气。

    另一位茶客附和着,“是啊,虽然咱们紫琅国土地偏少,可靠丝绸贸易也能物阜民丰,燕云朝就是贸易最频繁的北地大国,得罪不得啊!”

    如果睿宁王当初顺利与玉华公主成婚,这个问题应该不难解决,可时间过去一个多月,只在月明湖找到她的绣金礼服,公主却就此销声匿迹……

    虽然两国关系很是尴尬,但眼下的困境也只好硬着头皮向燕云朝求助。

    派去的使臣已经回信,燕云帝没有拒绝紫琅的求助,但提出交换粮食的丝绸刺绣数量,远远超过紫琅国眼下的能力。

    此时的紫琅书院门口,停着一辆豆绿锦缎马车,工部郎中张召下了马车,便在车旁垂手静候。

    紧接着,又从车上下来一位长身玉立的男子,他下车并没有立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