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祖奶奶的奇妙经历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十章 祖奶奶的奇妙经历 (第1/3页)

    我的祖奶奶名字叫英娥,出生在一个地位显赫的官宦之家,她的父亲是当地的大官。我的祖奶奶算是正儿八经的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她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为父亲官职的缘故,她的家里收藏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和画册,各地风土人情的文献等等。所以我祖奶奶在年轻的时候便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当地有名的才女。

    我的祖奶奶特别喜欢研究各地的风土人情,对异域文化尤其感兴趣。有一次,她的父亲带回了一本游历画册,是一个外国人所绘,描述的是他的中国之行沿途经过的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其中,一座特别的藏族佛学院,吸引了她的注意。

    画册上的佛学院非常壮观,一片片密密麻麻的红房子连在一起,构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红色的海洋蔓延了整个山谷。一座座红房子,就像是山谷里开出的一朵朵红色的浪花,在灿烂的阳光下,耀眼夺目。

    山谷的红房子簇拥着中心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那便是一座佛学院。无数虔诚的人们在这里祈祷,无数身着红色衣服的喇嘛在这里穿梭。仿佛能听到那经殿里传出的阵阵诵读,仿佛能闻到那经殿里飘出的焚香的味,仿佛能看到那些叩拜的人虔诚的内心。

    英娥被这场景深深吸引,她多么希望自己能置身其中,亲自去感受那让人心灵震撼的红色!

    她向父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一看那个神奇的地方。她日日期盼,夜夜思索,那一片片红色总是时不时出现在她的梦里,像有一股魔力一样,不停在召唤着她,在轻轻呼唤着她。

    她的想法遭到了父亲及全家人的强烈反对,一个闺阁姑娘,竟要远行去那蛮夷之地,传出去成何体统!

    父亲不愿再听她哀求,更不愿让外人知道她荒唐的想法,于是将她囚禁起来。可是英娥是一个性子何等刚烈的姑娘,她一旦决定的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何况,那片红色的世界如同一个有生命的精灵,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她。她找了一个机会,逃了出来。

    临走时她给父亲留了一封信,信上写到:父亲大人,原谅女儿不孝,违背了您的意愿。我只愿去圆心中梦想,了却牵挂,他日必定归来。

    就这样,英娥走了,独自一人,带着那本画册和几本书籍,踏上了她的征程,向着那梦里的远方。

    沿途风霜雪雨,历尽艰辛,虽困难重重,但所见所闻的新奇早已让她忘却了艰难险阻,那充满神秘魅力的藏族文化成了她精神上的指引,那些沿途磕长头朝拜的人给了她信仰,一路陪伴着她走到了那片红色的海洋。

    到了之后,英娥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她被这些红色的浪花所包围,尽情地享受在这片红色的海洋里。闭着眼睛,呼吸这焚香散发出的香味,让诵经声萦绕耳旁,她放下了心中所有的杂念,世界变得安静了,她这一路而来的艰辛和疲惫也消散了。

    休息片刻之后,英娥沿着这些红房子旁边的楼梯往上爬,来到了山顶的寺庙。寺庙庄严宏伟,金碧辉煌,无数虔诚的信徒在这里朝拜,他们双手合什,高高举过头顶,然后到心间,然后整个身体俯趴在地上,磕头,再站起来重复相同的动作无数次。在来的路上,英娥已经见到过很多朝拜的人,一路磕头前行。此时在这庄严的寺庙前,她才真正感受到这份信仰的力量。她不禁也双手合什,举过头顶,到心间,整个人趴在地方磕起头。以前英娥从不信佛,如今她却不知道自己为何会不自禁地跟着磕起头来,好像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驱使着她的内心。

    英娥独自欣赏着这份独特的美丽,久久不愿离开。眼看着天快要黑了,英娥决定在这里找一户人家过夜。

    她尝试性地敲了几户人家的门。门开了,可是别人都听不懂她在说什么,即使她双手又比又划,别人还是对她不断地摇头。

    英娥感觉有点不知所措了,她开始担心起来,如果天黑还找不到借宿的人家,那她在这寒冷的黑夜里该何去何从呢!

    英娥坐在了路边,一筹莫。她不知道接下来要去哪里,或者是不是应该继续尝试去敲那些依然可能会拒绝她的人的房门。

    正在她发愁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喇嘛提了一桶水从她旁边经过。他看起来年龄与她相当,长得一张无比俊俏的脸,脸部轮廓分明,浓眉大眼,只是眉宇之间透着一股青涩,高原红导致的红红的脸蛋让他看起来越发的稚嫩和羞涩。

    英娥一下子被这张脸孔迷住了,她望着迎面而来的他,不肯将眼神从他脸上挪开半分。此时,年轻的喇嘛也注意到了她,她热情期盼的眼神像要喷发出来的火焰,让小喇嘛觉得脸颊一阵发烫。他偷偷看了一眼她的脸,便慌忙将目光移去,心跳得厉害起来,无数小鹿在心里乱撞,他加快了行走的步伐。

    “小师傅,请等一等!”要看小喇嘛加快步伐往前走了,英娥赶紧叫住了他。

    “你,有什么事吗?”小喇嘛害羞地问。

    “你会说汉话?”听到小喇嘛这么一问,英娥突然高兴起来,这个小师傅居然会说汉话,看来有希望了。

    “嗯,会一些。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请问小师傅,附近有可以借宿的地方吗?”

    “这里吗?这里没有,这些都是当地人的房子。你如果要找住的地方,要去集市才能找到。”

    “集市在哪儿?离这远吗?”

    “挺远的,要走两个时辰。”

    英娥看了看此时的天色,天空中已经看不到亮光了。如果此时再出发去集市,那是不现实的了。她又问小师傅:

    “请问小师傅,你住在这里吗?”

    “是的,前面那个房子就是我住的地方。”小喇嘛给她指了指。

    英娥顺着小喇嘛的手指看过去,那是一栋还算精致的红色小木屋。虽然大体看起来和周围的红木屋并无太大区别,但是这个房子的外墙的木头上却画了一幅白塔的画,让这个小房子在一片红色中显得特别独特而显眼。

    “我……今天晚上可以在你家借宿一晚吗?……我知道这样可能不太合适,但是我实在找不到住的地方了。……”英娥尝试性地,小声地问小喇嘛。她低着头,不敢抬头看小喇嘛的眼神。

    “可是,你是一个女孩子,这样不合适。”小喇嘛很害羞,赶紧拒绝了她。

    “没关系的,我可以睡地上或者角落,只要让我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找不到住宿的英娥此时只是希望有个落脚之地便已经很好了。

    “可是……”

    “求求你了,收留我一晚吧,我真的无地可去了。”英娥好害怕小喇嘛真的拒绝了她,这样的话,她只能在寒夜里露宿路边了。

    “那……好吧……,跟我走吧!”小喇嘛犹豫了再三,可是看着她可怜的模样,不忍心让她露宿在外面,最后还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英娥跟在小喇嘛的身后,来到了别致的小屋子里面。

    屋子里的炉子碳火正烧着,英娥进来就觉得周围暖暖的,她心里想着,有个这样的落脚的地方真是太好了,一想到黑夜里的寒冷,英娥突然感到庆幸起来。

    “晚上你住这里吧!这个屋子有碳火,会睡得温暖。”小喇嘛对她说。

    “好的,谢谢!”英娥真是感激不尽,可是,她突然想起来,问道,“可是,你住哪儿呢?”

    “我住隔壁。”

    英娥看了看隔壁的房间,没有床,也没有炭火,冷冰冰的。

    “可是隔壁什么都没有啊,怎么睡呢?”

    “没关系,我可以靠墙根睡地上。”

    “那怎么行呢,那个屋子没有碳火,晚上多冷啊!”

    “没事,一晚上很快就会过去的,我看看书就睡着了。”

    “你喜欢看书吗?”听到小喇嘛说看书,英娥突然就来了兴趣

    “是的,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看。”

    英娥这才发现,这个房子里面很简陋,只有一张床,一个炉子,和一张堆满了书的桌子。

    “这些都是经书吗?”英娥指着桌子上的书问。

    “有些是经书,有些不是。”

    “不是经书?那是什么?”

    “什么类型的书都有。”小喇嘛回答。接着他又说:

    “你休息一下吧,我再去打一些水回来。”

    说完,小喇嘛提着水桶又出去了。

    英娥一个人在屋里无聊起来,她随手翻了翻桌上的书籍。

    一本诗集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翻开第一页看了一下,便再也停不下来。

    这个叫仓央嘉措的名字,第一次深深刻在英娥的脑海。他那些充满爱意的情诗就像一杯可口又清甜的茶,让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细细品味。英娥深深被这些深情的文字吸引,她沉醉在诗里无法自拔。这个浪漫多情的人儿所写的每一个字都让她深深迷醉,以至于小喇嘛回来她竟然都毫无察觉。

    “你也喜欢仓央嘉措的诗句吗?”小喇嘛问。

    英娥被这突然的询问吓了一大跳,这才回过神来。

    “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个人,也是第一次读他的诗。”

    “他是历史上最富有争议也是最有才情的喇嘛。”小喇嘛说。

    “你了解他吗?”英娥问。

    “了解,也不了解,不过我能读懂他,从他的文字里。”

    “就和我现在一样?我也觉得我懂他。”

    “是的,我每一次读他的诗都和现在的你一样,深深着迷。”

    “能和我说说他的故事和他的诗吗?

    “当然可以,如果你喜欢的话。”

    小喇嘛给英娥读仓央嘉措的诗,英娥在一旁细细聆听着,那深情的语言,那忧郁的眼神,竟让英娥有了一丝错觉,好像仓央嘉措就站在她的跟前......

    小喇嘛给英娥讲仓央嘉措和玛吉阿米的故事,他深情凝视着英娥,就像仓央嘉措深情凝望着玛吉阿米,二人就这样,把自己当成了故事的主角,在彼此的理解和爱慕中感受着这些文字里所讲述的深情。

    这一夜,他们一起读诗,一起探讨。炉子里的碳火换了一批又一批,不知不觉,竟已到了天亮。

    “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小喇嘛说。

    “是啊。”英娥答。

    “你要走了吗?”小喇嘛又问。

    “是的。”

    “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小喇嘛看着这个陪自己读了一夜诗的姑娘,竟有一丝不舍。

    “我叫英娥,你呢?”

    “我叫彭措。”

    “谢谢你彭措,再见!”

    英娥起身准备离开了,但是她却迈不动步伐。突然感觉鼻子一酸,她竟然忍不住难过起来。

    “你……可以再留一天吗?”彭措问,说着,他低下了头。

    “啊?……”

    “你别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晚上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我想你一定会喜欢的。”

    “什么地方?”

    “我现在可以不说吗?我想给你个惊喜。”彭措的脸红扑扑的,似苹果一般。

    英娥不再问了,她转身放下了包裹。心里窃喜,不是我不走,是你要我留下的,因为你要给我惊喜我才留下的,可不是什么其他原因,英娥自顾自的在心里说服着自己,给自己找留下来的理由。

    “我要去学习做功课了,你可以呆在这里看书或者自己逛逛,晚上我来接你。”

    彭措说完拿了几本经书便奔佛学院去了,留下了孤独的英娥一人。

    英娥决定在这里好好看看书,自从她从家里逃出来以后,到现在,她已经许久没有好好地安安静静地看过书了。

    彭措的桌子上堆的书真是五花八门,除了一摞经书,还有诗集,画册,花卉等等。而且彭措说过,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英娥自诩从小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但她觉得彭措的学识并不在她之下,甚至和她旗鼓相当。她不禁感到惊奇,没想到在这里竟能遇上如此博学之人,只可惜他没做大官而做了喇嘛!

    英娥觉得这一天的时间过得短暂又漫长,短暂的是在读书的时候完全着迷,几乎感受不到时间的游走,漫长的是每当停歇下来的时候,总时不时地向屋子外面张望,似乎是在盼着某一个人。

    英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竟对才刚认识的喇嘛起了一丝情愫。这情愫说不上是崇拜?还是怜悯?还是期望?

    崇拜的是他的学识,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英娥感觉遇到了知音,她想的他懂,他的心她也懂,他们相互交流可以从古时谈到现在,从天南谈到海北,从天气谈到饮食,从小孩谈到老者,从贫穷谈到富有,从欢笑谈到悲伤,这是在英娥以往的生活中不曾发生过的,这样的人也是她从未遇到过的,她对彭措是一份尊崇和敬意。

    但她对他又怜悯,怜悯他只是个穷苦的喇嘛,有一身的才情和学识却不能大展拳脚,不能当大官,不能享受荣华富贵,不能享用山珍海味,不能一睹世间繁华,只能屈居在这里,在这个天气恶劣,条件极苦的地方,把自己一身才华隐藏起来,做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喇嘛。

    但她对他又充满了期待,这是一份什么样的期待?期待他走出这里去见识外面的风花雪月,繁花似锦,还是期待有朝一日他能平步青云?都不是,原来她的期待只是希望自己能安静的呆在他的身旁,听他给她读仓央嘉措的诗,给她讲那些她不曾听过的故事。

    英娥在煎熬和期待中度过了一天。已到黄昏时刻,彭措应该快要回来了吧,想着她走出了屋子,想悄悄地去迎接那个她期盼的身影!

    此时已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撒遍了大地,美丽的红房子在这红色的夕阳下被映照的更加鲜艳夺目,这是一种充满了生命的颜色。这些阳光在跳动,像调皮的精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