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激发社交欲望

    第13章激发社交欲望 (第2/3页)

自闭症社交障碍,甚至还会连带辅助性提高孩子其他方面的发育与发展。比如语言,兴趣,感受,生理,神经系统等,内在三大意识或精神世界,与外在形体生理功能等整体综合效应…

    就目前而言,几乎所有自闭症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有的主要属于语言功能的生理问题,有的主要属于五官触觉的感知问题,有的主要属于显意识体验薄弱问题等等…

    但所有的问题在本质上都是因为个体差异,在生理五官触觉上,由显意识体验所导致的三大意识相互问题,所体现于外在行为。

    这种差异,在本质上原本是属于正常的,除非是其他疾病诱发例外,因此,有所不同的是,这种差异导致自闭症孩子,对于世界感知有所不同,造成认知却别。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本来是正常的,但因为五官触觉的某个功能过于发达,导致在不匹配的环境中,不但没有发挥出他们的独特优势,反而因此,让本来的优势成为自闭症主要诱因。导致三大意识的心理问题,而形成社交障碍。因为社交障碍,导致难以融入现实,而诱发更多问题。

    这种因个体因素,在缺乏与其差异匹配的环境中,导致了主要以显意识感知为主的,造成潜意识与显意识问题,而因难以发展出有效思维意识,造成在缺乏社交情况下,又导致的社交欲望压抑甚至丧失,而诱发育迟缓,滞后,甚至倒退等其他问题。又因此导致潜意识缺乏信息,而又诱发了思维意识对于社交的认知问题,从而难以在显意识感知中,驱动思维意识和潜意识有效融合贯通,而难以生成社交行为。然后又因难以有效沟通,而被迫脱离现实,导致孩子在社交障碍中,为了在无奈中适应生存,而又逐渐因压抑诱发其他代偿模式的生存现象…

    因此,经过不断的论证分析,后来我几乎可以确定,我的孩子既然如此,我相信很多自闭症孩子,也同样难逃此种演变规律。因为,我一直在以此原理分析康复中,发现他的实际表现与进步,始终都处于理想与预期效应之中…

    特别是在社交障碍方面,他以前在乡下,即使有其他孩子在旁边玩,他最多也是远远的站在那里偶尔看看。即使后来到城里以后,他不但仍然没有进步,却反而出现了对其他孩子玩乐的场面,表现出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的状态。虽然我们时常刻意,甚至费尽心思的提醒,和要求他与其他孩子玩耍,可是他不但没有任何进步,反而却在逃避中,一旦强迫他接近其他孩子时,他就会立刻表现出如遇猛虎般往后退缩…

    于是,在这样思无良策中,只有继续围绕三大意识相互关系推理论证,决定先从利用他的触觉,听觉,以及视觉开始,由激发显意识体验为切入的康复方案,从而以求达到影响思维意识和潜意识为目,来帮助孩子获得对社交欲望的自然提升…

    既然如此,在通过筛选与确定后,我开始在家利用成年社交礼仪握手的方法,于经常刻意夸张式和他在握手的同时,并配合语言鼓励,同时利用听觉在握手时故作兴奋的说道:“你好,你好…你真好…好棒…好棒…你真棒…好帅…好帅…你真帅…”

    一开始,他在腼腆微笑中愣愣的,默默注视着我与他抖动着双手。当几次以后,他开始在试探中主动伸出手,希望我们再次握手而夸赞他。后来,他终于在随着握手的抖动中哈哈的笑了起来…

    随着握手频率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似乎更因为体验到良好的情绪感受,开始喜欢经常有意识无意识的主动与我握手。在与他握手的同时,我开始在他喜欢和触觉接受范围内,根据他兴奋度不断的调整抖动的力度与速度,让他体验到最佳的触觉与听觉感受!

    如此而为,没想到孩子在一次次触觉与听觉刺激下,很快就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定势。因为显意识快乐体验,而让他在良性循环中变得更加主动。

    然后又在后来的几天里,随着他显意识体验的提升,在不断的重复与持续进步中,我开始带他出门刻意寻找机会,以转嫁辐射原理,让他和更多的叔叔阿姨进行握手强化训练。直到他先通过与大人握手训练,让他体验到由外在世界所带来的安全与价值感时,我又开始利用辐射效应,开始让他接近其他孩子。

    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当通过与叔叔阿姨们的握手,与糖果意识连接后,我又把准备好的糖果,在要求他送个其他孩子时,也同时反过来要求其他比他大的孩子主动给他糖果。

    就这样又过几天以后,我们走到楼下粮油店时,看到有个比他稍小点的孩子,正在那里独自玩耍时,我就拉着他的手说道:“走,我们和那位小弟弟一起玩…”

    可是,他听了仍然和往常一样,在抗拒中没有任何接近的意愿,反而又在出现焦躁的眼神中,拽着我的手,强烈要求继续向前走。

    于是,预料中,我又早有准备的说道:“走,去和小弟弟握握手…”

    果然词语一出,有些天惊石破,只见他立刻毫不犹豫走了进去。像执行命令一样,主动和那位小弟弟握起手来。

    虽然,在他主动握手时,一副表情心不在焉样子,同时也有些僵化,在完成握手时立刻撤退,但这却是他打破历史记录的第一步!

    当他走出粮油店,我们很快又来到花鸟市场。当我把他带到满是虎皮鹦鹉的笼子前问道:“这是什么?这是鸟…”他听了,只见他猫着腰说道:“鸟…”当见他好奇的望着鹦鹉指来指去时,我也蹲下来问道:“把它们带回家陪你玩好不好?”不料他立刻连说“好…好…”

    于是,我又故意说道:“这是叔叔家的鸟,你和叔叔说“要”他就会给爸爸带回家…”孩子一听,有些不好意思的望望我,然后又望望正在忙碌叔叔,却对着鹦鹉开心的说道:“要…”

    当在他看着叔叔正把鸟往笼子里放时,我又对他说道:“乖,和叔叔握握手…”他听了,站在原地不,带着羞涩的笑容又伸出了小手…

    当在我们拎着鸟笼,刚在迈出几步时,我又突然故意的对他说道:“回去再和叔叔握握手…”没想到,在他握手跑回来时,却又回过头,似乎有些不舍的望着叔叔的眼睛!当他听到叔叔再次对他说再见时,终于在微笑中挥挥手,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那一刻,我似乎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孩子的对视问题,同样是在压抑所导致的逃避中,在惯性力量下,由于长期缺乏显意识良性体验,而逐渐丧失了对外在事物的兴趣。导致因缺乏潜意识相应信息,而导致思维意识如无根之木,让显意识在被动中封闭,因无意识忽略了显意识感知,而造成了与外在世界相应互动问题。

    这种现象,很类似一个人在专心做某件事情,而导致忽略了别人的呼唤,没有任何反应一样。因为那时,他显意识体验的意根或者心在做其他事上,虽然他的耳朵听到了,但因为显意识的心没体验到,所以出现无意识听而不闻的状态。同样自闭症孩子在其他反应薄弱上,也同样如此。

    但他们与这种因做事而忽略的外在反应,有所不同的是,正常人因为做事注意力集中,而导致难以分心体验别人呼唤,造成无意识忽略外界。但自闭症孩子因为种种因素,导致在长期在压抑中,缺乏正面刺激,造成显意识这个意根体验功能,在用进废退效应中,因为感知功能薄弱,而无意识忽略了外在世界。

    如果发展到严重的孩子,就算强迫他学习,虽然暂时会了,但因为缺乏显意识支持,也容易很快忘掉或者行为僵化。这种现象这就像强迫一个正常人,学习他讨厌的事物同样容易忘记一样。就算不会忘记,也容易在敷衍了事中,同样容易显得任务化。

    因为显意识的“意根”形成是建立在五官触觉基础上,而意根通过感受在选择取舍中,形成思维意识,同时在两大意识互动的同时,又形成潜意识,潜意识信息库形成以后,主要作用就是提供原有信息,给思维意识和显意识,在面对相应外界事物时,以资料库的身份提供显意识与思维意识做出选择。

    由此可见,不管是自闭症孩子,还是正常孩子,显意识感知体验才是他们的原始动力!

    想当这里时,我再次可以确定,在孩子还缺乏思维意识和潜意识信息时,几乎他所有的康复首先都需要以显意识体验为切入点,从而带动思维意识与潜意识发展。当孩子的思维意识和潜意识具备独立能力时,才可以有效的反过来,再从思维意识突破。否则,孩子的心理状态,很容易被搞的像一锅半生不熟的米饭!

    所以,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