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19章意识辐射效应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地19章意识辐射效应 (第1/3页)

    没有她们母女俩的日子里,我与孩子的二人世界,可谓是海阔天空。

    家里的玩具,绘本,和其他更多东西,甚至一地米饭,在我有意无意中搞的向垃圾场一样不堪入目…

    因为,我希望通过外在环境的大乱,而达到孩子心理行为上的大治…

    因为,我想通过外在环境的混乱,打破他原有内心意识的秩序,然后再在特定的情景之中,再生成相应的新意识秩序,重新增减排列…

    因为在理论上,外在环境与命运,就是内心世界的折射过程,那么反过来,外在环境,也同样可以有反效辐射与塑建,内心世界而作用环境,达成相应的命运…

    因此,想到这里,我便把他远在合肥的大伯,邮寄来的卡片书全部拿了出来。

    一开始,他仍如往常一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论在我如何诱导和要求下,他最多也只是偶尔看看,更不用说会主动问,主动说和主动自己看了!

    因此我想,如果以强迫或要求,以及用ABA奖惩训练法,不但难以在短时有效中达到他自主学习的目,而且还会在这个训练过程中费时费力,而白白浪费更多的时间不说,弄不好更容易造成其他潜在心理问题。

    因此,我想就算以显意识为切入点,利用时光地板和丹佛模式,也同样难以达到迅速有效自然康复的效果。因为地板时光和丹佛对已有一定兴趣或显意识体验的孩子,有着较好的效果。而ABA行为疗法主要以思维意识为切入点,相对而言,比较适合智力正常,安全感稳定和有过相应显意识体验的孩子。而他虽然智力较好,但由于对此缺乏相应的显意识体验基础,同时。又在外婆造成负面潜意识信息的冲击下,因此,很难短时凑效,而形成以显意识驱动为导向的自然学习行为。

    而ABA如果没有显意识和潜意识作为支持点,就算学会了一些东西,也容易很快忘记,或者储存在潜意识里,因缺乏显意识体验,而容易形成机械,生硬,刻板等难以在三大意识的融合下,有效的成为心灵而作用现实…

    因此,我左思右想,觉得在思维意识为导向的行为培养上,必须先以显意识核心体验为基础,而以先发展兴趣为主,从而才能自然发展出相应的思维意识与潜意识以及显意识。因此,在缺乏良性三大意识的基础上,也许,最好的方法只有先利用催眠原理,以潜意识为切入点,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而且也更符合健康发展的自然模式。

    因为,催眠原理,就是在利用人的思维薄弱状态,跳过思维意识和显意识体验,而直接输入潜意识,然后再在相应的环境中,诱发思维意识为主导的显意识体验行为,从而可以获得正真意义上,三大意识相应的良性互动,而作用于外在行为。

    而潜意识信息植入,还有一种模式,虽然思维意识处于正常状态,但可以反复利用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生理感知功能,在不断的叠加中,刺激唤醒和生成显意识,也同样可以达到避开思维意识而产生由显意识为导向的效果!而让相应的信息由先进入潜意识,再作用其他意识。

    而这种模式,其实就类似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广告模式!

    而这个道理。也是几千年前,孟母利用环境,构建孟子以潜意识为切入点所成功的真理。从而有效证明了后天环境,同样是影响命运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又一次在此为原理的支持下,我从唤醒他喜欢扔东西的习惯开始,首先利用他的手部触觉和视觉以及听觉,先由获得显意识体验而诱发他对绘本的兴趣。

    果然,孩子在我的支持与鼓励中,从开始偶尔玩玩,直到又不亦乐乎经常扔的满地都是为止。

    然后,过了几天,当他在释放中,进入自由的心理状态时,我又开始反过来在相应的约束中,用以退为进的策略,而强化他接触绘本的欲望…

    其实,每个孩子从扔东西的那一刻,都是由好奇与探索心开始,然后逐渐演变为控制欲,和升华为吸于引别人注意的方法中,而体验自我意识或自我价值的存在。

    但可悲的是,自从被外婆带到乡下后,孩子这样天然的发展空间与人类学习的天性,逐渐被外婆在无限压缩中,又在孩子自身对于声音敏锐的差异下,和体验他人情绪的敏锐直觉中,同时又因为外婆习惯性的高频,抱怨,与斥责,以及措辞中,而让他原本活泼好动的外孙,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像她当初的儿女一样,导致在长期的压抑中,因为难以追求与体验快乐,而在受限中,导致在逃避痛苦中而封闭心灵的显意识体验…

    因此,借前车之鉴,为了培养孩子以后的读书兴趣,我仍然使用当初康复他母亲的方法,主要就是通过鼓励他放纵自己,而释放潜意识中压抑的信息。让他逐渐恢复自然的天性!

    于是,在此混乱不堪的环境中,在我鼓励与支持下,孩子很快又像她当初母亲的反应一样,让他原有的潜意识秩序,迅速在我的鼓励与放纵中有效中被打乱而击破。逐渐体会到了自由与放松的快乐!

    随着他压抑的释放,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很快也像家里的环境一样,开始变得越来越乱也越来越疯…

    有时,喝水故意吐到垃圾桶,甚至咪着嘴眼,在压力作用下,得意的吐出水线…

    有时,在桌子与沙发之间,以及床上指手画脚,嘻嘻哈哈的希望引起我注意而蹦来跳去!

    有时,又会在无聊中,不是摸摸这就是搞搞那,甚至有时像疯子一样,突然在尖叫中:“哈哈…格格…”的大笑起来!

    特别是吃饭时,到最后经常嘴巴包的鼓鼓的,和喝到最后一口水时,也经常故意包在嘴里,怎么说都没用,一直包着,甚至有几次睡着时又吐到了床上。我想此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他的放松,提升了他的触觉体验,而吸引他探索体验嘴部触觉感受,所导致的好奇行为。

    后来,有几次因为玩的太晚,被我强迫睡觉,也许因为没尽兴,而几次在一分钟内故意小便几次,骗我把尿桶拿来,可他又带着卖弄风骚的笑容,磨蹭半天才使劲在兴奋中,如圣水般挤出一两滴…

    因此,就在我任他放纵的自由中,他的情绪也开始越来越丰富!行为也开始无所顾忌的随意妄为,后来几乎从没爬过的他,竟然不知道何时,突然像猴子一样在地上爬来爬去,同时还要求我追他。因此,为了鼓励他,我用脚轻轻的踢着他屁股,口中喊到:“驾…驾…”他一听,就像穷光蛋突然捡到聚宝盆一样,笑的合不拢嘴,立刻加快速度来来回回爬个不停…

    然后,在他经常扔绘本的后来几天,我又开始在他每晚上床后与晨醒时,在他思维意识放松时,利用潜意识吸收信息,让他在触觉视觉作用下,把绘本放在他手里,并结合他听过音频里的语言对他说道:

    “要看书,要好好学习,因为看书将来会更聪明,更可爱,更懂事,爸爸妈妈会更高兴…”

    然而,就在预料之中,没过几天,他就在上床后,第一件事情就从被动接触绘本开始,已经出现了无意识主动拿起绘本偶尔翻翻。直到在持续重复的叠加效应下,很快又有了有意识翻看绘本行为。后来又因为母亲的辅助,他终于开始兴致勃勃的用手语与声调自主提问时为止…

    没过多久,也许是因为他对与书本积极意识的形成,又逐渐在心理辐射作用下,不知何时,他已经学会挂图上拼音数字,以及和其他很多物体名称!并可以清楚的说出百分之九十的挂图内容。而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经常在自恋般的兴奋中,按着挂图自我考试,竟然能达到九十八至一百分…

    当看到他不断的进步,我想当初他在一周回到乡下前,就在视频里经常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并开始无意识说出了:“妈…妈妈…”

    特别是到了那年的春节,一家人因为他的到来,而在良好气氛中,让他显得更加活跃…

    我们看到他活泼可爱的样子,时不时的在急不可耐中,发出呀呀之语时,所有人都满怀信心的认为他很快就可以说话了…

    不料,事与违愿,当春节一过,在人去楼空之后的日子里,当我再次回到乡下时,却发现家里的门床橱柜,几乎的所有抽屉上不是绳子就是铁丝,甚至厨房里有个水龙头,外婆都像防贼一样,为了控制孩好动调皮而又好奇的心灵,已经都被她锁的紧紧的…

    更意外的是,孩子在语言上不但没有任何进步,反而连已经会说的“妈妈…奶,奶奶…爸…”,在后来的日子里,不知道是外婆故意推卸责任,还是真的不知道,也倒退消失了。

    然而,没想到更为糟糕的是,孩子先前的那种好动,喜悦,兴奋,与不断咿咿呀呀的声音,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不知何时,原先的那一股股活力,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

    此时,剩下的只有看似乖巧,而又偶尔在调皮与腼腆的压抑中,时常处于谨慎观察与被动状态…

    特别是也在压抑中成长过来的外婆,此时,虽然一把年纪,不但没有任何突破与成长,反而让原有的压抑,在已变异为渴望驱驾弱者的心态中,把竹苗当成权杖的宝物一样,放在家里特定的桌子上,又从乡下带到安庆,时常拿着它,看似在教育孩子,而实际是在体验驱驾弱者的成就感中,为了获得满足而却不自知的恐吓孩子…

    至于孩子在乡下,外婆用竹苗权杖抽过多少次,这很难知道。但如果从孩子对与竹苗的恐惧与顺从反应,以及在与竹苗关联辐射效应中,而导致恐惧手机里微信摇一摇与里面指南针时,基本就可以确定,肯定是不止一次的被抽或恐吓过。

    至于抽的力度,当然肯定不会太严重,因为,外婆就算再无知,就算驱驾弱者的心态再强,也不会舍得用力抽。最多也只是在情绪严重时,在偶尔轻抽中肆惮无忌,提高嗓门更加严重的恐吓他几次而已。

    因为,她觉得只是吓吓而已并无伤大雅。甚至还会在欣赏自己得意的教育杰作时,而觉得自我伟大和是对孩子的关爱而已。

    但她却永远都不会明白,她这潜意识报复欲导致的教育行为,相对而言,抽打孩子的心灵与恐吓才是最致命的伤害。因为她现在的女儿,就是她成功的一个例子!

    否则,她今天的外孙,不可能会出现如此强烈恐惧和机械性顺从反应,与在辐射效应中导致对其他东西的恐惧与漠视性逃避…

    因此,再说她当初可以拿着带刺的藤条抽她自己年幼的女儿,今天再用竹苗抽她的外孙,也算是合情合理,轻车熟路,而又颇有心得了。如果她此种潜意识行为,再扩大到一定程度,其实就是虐待症!

    因此,直到后来我在潜意识分析才知道,孩子在看微信摇一摇与指南针时,为何突如黑夜撞鬼,在恐惧中立刻扔掉手机,却又好奇的想接着再看。

    因为,潜意识恐惧感,会在安全思维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