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两地求学

    第二章 两地求学 (第2/3页)

村姐夫的资助下,母亲同意我跟堂叔张仕鉴的儿子张学宣一起去洪都读高中,我高兴得一夜没睡好,因为洪都是每一个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

    堂叔张仕鉴在洪都工作,他是我们可以依靠的亲人。

    临行的日子越来越近,我的心早飞到了洪都学堂去了。我们乘木帆船由南向北顺江而下,一路上风光无限,让我们大开眼界,每天我们除了在船上看书,就是站在船头欣赏沿江看不够的风光。

    到达洪都后,张学宣考入私立心远中学,我考入洪都二中,又从高一读起。

    洪都二中位于洪城系马桩一条巷子里。

    那时二中仅留下一幢二层破旧不堪的楼房,高三、高二就在这幢楼里上课,其它高一、初中班安排在临时盖起的小平房里。全校有一千多名学生,教职工三十多人。

    校长名叫车驹,人称“车博士”,他担任校长的时间比较长,他担任校长八年,为了这所学校,含辛茹苦,惨淡经营,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着这所名校。

    由于这所学校教学成绩斐然,全省许多莘莘学子都慕名而来。学校有一幅名联:

    名称永居第二位

    成绩须达最高峰

    名联悬挂在临时搭建的礼堂门前,显得熠熠生辉。

    学校的校训是:勤 朴 肃 毅。校训由严复所书,字体卓然不群。这所学校培养了千千万万人才,真是桃李满天下,精英布四海。

    那时教师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只有一个仅供休息的小屋。教师都在校外租房子住。在那米珠薪贵的年代,教师生活也十分清苦,几个微薄的薪俸不足养活三口人,所以教师们只好多任课,甚至在校外兼课,以补家用。他们那种呕心沥血、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着每一个学生。

    公元二00二年十月的一天,我有幸重返洪都二中,参加了洪都二中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大会。大会气氛热烈而隆重,历届学友数千人济济一堂,大会举行了为三位老校长铜像揭幕仪式。

    在新建的大礼堂上仍悬挂着“名称永居第二位,成绩须最达高峰”的对联和“勤、朴、肃、毅”的校训。一所名校,百年不衰,用的还是“勤、朴、肃、毅”的校训,可见它的深刻含义。抚今追昔,百年沧桑,今日更显辉煌。校友中有远道美洲、欧洲赶来参加世纪盛会的,有步履蹒跚,年近百岁的。新老校友高唱校歌,欢声笑语响彻校园!大家衷心祝福母校前程灿烂,再创輝煌!

    我在洪都二中学习二年半,得到了各学科教师耳提面命的教诲,受益匪浅,使我终生难忘。

    一九四九年一月,学校已放寒假,但由于没有回家的车费,只好在同学家打游击混饭吃,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