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回归故里

    第六十六章 回归故里 (第3/3页)

运火车时要求把小件整合成大件,又折腾了几天,经过四天的长途颠簸终于到达豫章省文山县,正好是七月底,好在学校已放暑假,不急着报到。我被安排到葛水中学任校长,邹招生安排在县城文水小学任教,小春转文山中学读初一,小建转文水小学读小学三年级。

    一九八二年七月三十日,全家(除小英、小腊、平生一家外)总算落叶归根了,这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来之不易啊,我们盼望了二十四年哪!这个可欲不可求的愿望终于实现!

    在申请调回豫章省时,我们将侄儿张平生夫妇的名字也报了上去,结果没有批准,理由是:“他不是直系亲属。”这样,平生就暂时没有调成功。

    一九九三年我任文山县台联会会长时,找到县委书记饶书记,向他说明了张平生是现在岛省张学熙的儿子,要求调回文山,当时岛省逐步放宽台胞回大陆探亲的政策,大陆也在积极回应,所以饶书记一听,满口就答应了这个请求,同意安排张平生一家在水南背小学。可惜平生回文山探亲看了后,对家乡的生活并不习惯,他爱人依坎也不愿离开傣家故土,不同意迁回思江故里,这样失去了一次极好的机会。从此,他们一家四口(儿张小华、女张小燕)至今仍居住在孟那农场场部。

    我在边疆二十四个年头,在春城十年。二十多岁到南诏省,五十四岁回到文山老家,已是壮年了。我心爱的老伴,一九五九年二月随我到勐巴拉西时,芳龄二十三岁,一九六二年七月到孟那边城,在勐巴拉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她度过了极端艰苦的二十三年,回到故乡时,她也是四十六岁的中年妇女了。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哟!我们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可爱的边疆建设,勐巴拉西留给我们太多的喜悦与欣慰、痛苦与悲伤,我们敢骄傲地说,我们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我参加革命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多次向党组织申请加入组织,直到要离开孟那农场回老家文山县,也没有如愿,心里总觉得有一些遗憾。

    记得我有个学生,小学毕业,刚参加工作就入了党。我常想:我难道就这么差劲吗?也许政治思想还改造得不够,还没有达到党员那种“境界”吧。所以常常勉励自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加倍努力去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