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最后的冲刺

    第七十二章 最后的冲刺 (第2/3页)

文山的一支。五是县城北坊张氏。

    为了搞清我们这支家族历史发展沿革及与文山其它几支张氏的关系,我和小云去黄坪村,查看了黄坪张氏家谱。按族规,家谱不示于外人,承蒙黄坪的一位张老师的叔叔接待了我们,在他家看了一整天。

    黄坪张氏族谱保存完好,共九大本,涉及内容十分广泛,至今已重修十九次。经查阅:黄坪张氏开基祖是宋朝时迁徙至文山黄坪开基创业,元朝初年因不肯叛明,为元人所灭,独张奎峰逃至黄桥乡湴塘村,做上门女婿,生儿育女,繁衍生息,元末迁回黄坪,重振家业,繁衍至今。

    我们重点查看了他们的派号、名字、分支、分布等情况,但没有发现与我们北坊张氏相关联的信息,也没有“不”字辈或涉及到张不侉的资料。我们初步判断,黄坪张氏与北坊张氏不同属一支。我们对其它几支张氏,也进行了走访调查,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联的信息。

    2001年6月开始,我去县档案馆查找资料。

    县档案馆保存了文山县设县制以来人文历史、社会变迁、重大事件等等方面的宝贵资料。我从浩瀚的历史资料中重点查看“人物志”,从南宋查起,细细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首先查到了关于文山开基祖张不侉的相关资料以及兄弟张不倨的历史资料。最难得的是发现了南宋宰相、文学家周必大为张不侉写的一篇墓志铭。

    这篇墓志铭详细介绍了张不侉的生平历史、官职爵位、父祖沿革等情况。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传记,它解决了文山北坊张氏历史起源之迷。我一字不漏地抄录下来。后又查到了许多张氏祖公的资料,都一一抄录并注明资料出处(即何朝代、何书、何卷、第几页等),以便复查。

    档案馆上千年的历史古籍我都翻了一个遍,把有关的资料都抄录下来,作为第一手资料。后来我又去县图书馆查资料。从《永乐大典》、《宋史》、《元史》、《明史》都仔细查阅,查到了直系祖公张大观(道观)及不少张氏人物资料,我们终于弄清了文山开基祖张不侉的来历。张不侉,字谦冲,南宋时期于1131年定居文山,1140年去世,享年62岁,被追封为中大夫。

    二个多月,我天天蹲在那里找资料,那时正是夏天,酷热的斗室,令我挥汗如雨,但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尽快查找到更多的资料,完成修谱任务。令我感动的是县档案馆、图书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也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