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成光所求助(求推荐票)

    第五十五章 成光所求助(求推荐票) (第2/3页)

,郑工请说。”

    “好,我们光机所这边一直在做光刻机的模仿和研发。现在的问题是,光源部分以及其他硬件我们都还好,就是嵌入式系统方面很有难度。”郑振川在省城光机所多年,早就学了一口川音,摇摇头,有些苦笑道:“现在放眼国内,就苏教授的远芯有那个能力开发出适合光刻机的嵌入式系统,所以我这就拜菩萨来了。”

    “哈哈,郑工说哪里话。”苏星河打着哈哈连称谬赞,他转头看着儿子:“小山,那边还能抽出团队不?”

    苏远山抿着嘴,笑容可掬。

    “郑伯伯既然开口了,我们就是停下EDA也得帮忙啊!”

    众人就是一阵大笑,郑振川回头看了眼自己的老同学,见李高亮笃定点头后顿时松了口气——在家里时候李高亮就告诉自己,远芯公司实际上负责的是苏星河的儿子,而且这孩子是真正名震硅谷的天才。

    接下来苏远山又简单地问了郑振川几个有关光刻机的问题,这让郑振川也对他刮目相看起来。

    在约定过完年再详各种细节后,李高亮和郑振川起身告辞,怎么也不肯留下来吃饭。

    关上门,苏远山再次兴奋地击掌。

    “爸,知道什么叫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吗?这就叫!”

    苏远山说着哈哈大笑,一下跃进沙发。

    国内光刻机,或者说光学精密机械,其实起步并不晚。早在50年代就成立了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然后六七十年代,长光所分别在西京,SH,省城援建了西光所,上光所,成光所。

    既然四处开花,那各自侧重的方向自然就不同。长光所作为爷爷辈主导全局,西光所主要研究空间光学、光电工程等领域;上光所主要偏重强激光、信息光学、光子材料等领域;而成光所,也就是省城光机所,则早在70年代就提出了未来的主攻方向是光测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攻关项目。(此处略过安光所)

    但苏远山知道,成光所的这些研究方向是失败了的。

    现在已经是92年初,成光所会在明年推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