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太平局(上部) 第九章、迷魂汤

    第一卷:太平局(上部) 第九章、迷魂汤 (第2/3页)

但一切总能挺过去。

    ……

    次日一早,夜酩洗漱一番,背起竹筐再次出门。

    寺里井水苦涩至极,实在无法下咽。

    他只能先跑到街对面的巷子,从那边井里取水、灌满水囊,出了西城门,朝远处一片树林行去。

    太平城外四野平坦,阡陌纵横,到处都是农田,秧苗已有齐膝高,放眼望去,郁郁青青,颇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

    夜酩走上一处缓坡,迎面微风拂来,能闻到一股清淡草香。

    他缓吐一口浊气,心情好转不少,知道再如何担心他爹安危,现在都是无用,将精力都转而集中眼前。

    靠天吃饭便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当初在野梅岭,他爹开炉铸刀,经常十天半月守在炉前,像是砍柴烧炭这类活计都是由他来办。

    如今,只要他依法炮制,卖炭攒钱,再买张渔网,就可自给自足。

    来到老林中,夜酩爬上一棵高树,先查看了一番地形,顺带掏了几枚鸟蛋充饥,之后便开始着手办正事,找到一棵碗口粗细的枯树,从竹筐里取出他那把黑铁柴刀,在树根一侧砍出一道豁口,又反向劈砍数下,用脚轻轻一蹬,几丈高的老树便轰然倾倒,再砍除杂枝分叉,将树干斩成数段,不一会功夫,就已大功告成。

    一切似乎并没费太大力气,只是这番施为若是被旁人看到,定要惊掉下巴。

    且不说一个孩童如何能将一把沉重铁刀挥舞如飞,柴刀如何锋利,就说这砍树的准头,每刀都能不偏不倚落到同一道豁口里,深浅划一,怕是只有摸惯砧板的厨子才能办到,而且挥挑削切间,动作毫无凝滞,如同农夫割稻打谷,非常熟捻,便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夜酩将干柴收进竹筐,又朝河边寻去。

    他这个须弥物虽然外表粗陋,内里却大有乾坤,甚至能装下诸如芦花这种活物,要放下一堆木头自然不在话下。

    按之前和蓝老怪回城时的记忆,他又朝西面走了一阵,来到一处河边,看四野无人,河面不宽,估摸着应是先前看过的那条大河的一条支流,反正只要有水就行,也没更多要求,找了一个空地,将柴火堆成几堆,用捡来的枯枝败叶铺在上面,挖坑和泥,把柴堆一点点封住,只在上面和根部留几个出风口,取出引火之物,从上面引燃,等烟雾散尽,内里火苗渐起,再将泥堆漏缝堵严,最后将出气孔也封住,便不去管了。

    烧炭要等好几个时辰,夜酩没有闲着,捡来几根树棍,做成鱼叉,下河戳了几条小鱼,草草填入五脏庙,便找了个背风的石砬子,坐下闭目养神。

    大约两个时辰后,日头偏西,柴炭终于烧成。

    夜酩扒开已经结块的封土,将炭晾凉,收入竹筐,便起身回城。

    这一来一回,路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他人又小,脚力不济,加上腹中无食,自然越走越慢,等回到太平城,天色已黑,熙攘街上的大半商铺都已关门打烊。

    无奈之下,他只能试着挨家挨户敲门,希望能尽快将炭卖掉,换些银钱,好找个夜摊买点东西吃。

    但不知是正值饭口,人们都在后院忙着做饭没听见,还是有什么别的缘故,愿意开门搭理他的人很少。

    再听说他来卖炭,都是连连摇头。

    夜酩越琢磨越觉得这太平城民风古怪,似乎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很排外,无计可施,只能饿着肚子,打道回府。

    走过街角的时候,无意间抬头看到远处有灯火摇动,便抱着最后试试的心态走了过去,还隔着段距离,就已闻到一股菜香。

    前面是个馄饨摊,支着竹灯幌子,吊炉锅,筒子灶,老板是个身材佝偻的老者,正守在摊炉旁煮东西。

    旁边是间门脸狭窄的酒铺,半扇门开着,能隐隐听到里面有人讲话,想是在等吃食。

    夜酩走过去询问老者要不要买些柴炭。

    佝偻老者微愣了一下,抬头看到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