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太平局(上部) 第十五章、三老惊鬼(下)

    第一卷:太平局(上部) 第十五章、三老惊鬼(下) (第2/3页)

弟,承让”

    老儒紧盯着棋盘看了又看,似想要补救,但举棋再三,却已回天乏术,最终颓然弃子,坐回椅子上。

    老道人见状,笑眯眯将放在几案上的木匣收入怀中。

    老儒深吸一口气,豁然起身,冷眼盯着夜酩,嘴角胡须抖了几抖,终究没有发作,转身拂袖而去。

    冯铁炉低笑一声:“师傅,他是我新认识的朋友,有点事想求您老给看看”

    夜酩连忙对老道人一礼:“小人夜酩,拜见仙长”

    老道人转向夜酩,淡笑道:“不必客气,今日贫道承你个情,有什么话就说吧”

    冯铁炉性子急,只三言两语,就将夜酩的遭遇复述一遍。

    老道人沉吟半晌:“这倒是怪哉,活人形神兼俱,影者乃真形之转注,如镜中之相,除非你自愿,否则没人能取走你的影子,但若你之前受伤过重,致三光耗散,倒有可能出现此状”

    夜酩迷惑:“什么叫三光耗散?

    老道人道:“人身有心、性、身三光,聚则形神俱足,散则魂飞魄灭。

    夜酩仔细回想,之前却是从未听过这种说法,急道:“那要怎样才能重聚三光?”

    老道人又瞄了眼夜酩丹田:“要重聚三光,唯有招魂、修炼、转生三法,但看你这情况,怕是灵壤难辟,如果不愿往生,就只有招魂这条路,但此事我不擅长,爱莫能助”

    夜酩闻听又抱拳道:“恳求仙长指点一二”

    老道人道:“铁炉,你既想帮他,那就好人做到底,带他去北城归道堂吧,张夫子或有助他解困之法”

    夜酩一喜,忙躬身致谢:“多谢仙长”

    冯铁炉拍拍他的肩膀,挑起大指,又拜谢师傅,带着他离开了石船坊。

    ……

    片刻后,一阵曲调清婉的笛声传来,满塘荷花如沐春风,竞相摇曳。

    石船坊中忽然多出一位眉目修长、手持玉笛的年轻道人,穿着一身素白道袍,气质飘逸出尘,宛如谪仙,对老道人谦恭一礼,又抬头望着夜酩消失的方向:“师傅,我瞧小师弟带来的那孩子根骨不错,又是城主带回来的人,为何不卖个人情,趁机收了他?”

    老道人双眸微垂:“做事焉能只看眼前,他根器不俗,却是如今这般惨淡光景,背后能没有故事吗?”

    年轻道人恍然,转而看向桌案上的棋局,赞道:“妙,这最后一手甚妙”

    老道人手捻胡须,也微微点头:“当真是见鬼了”

    便在此时,一个长得肥头大耳的和尚急匆匆走上船坊,慌慌张张道:“萧道长,荷花仙子已经走了”

    年轻道人闻言,一个箭步上前,毫无风范的纠住和尚衣领,横眉冷目道:“王弥勒,不是说好了吗,让你把柳姑娘引到这来,你是不是又多嘴多舌了?“

    和尚咧着大嘴:“没啊,贫僧只是照你吩咐陪荷花仙子在池边散步,但走着走着,她忽然一跺脚就不见了”

    年轻道人蹙眉:“那她一路上说什么没有?”

    和尚摸摸光头:“没啊,就是最后说了句无聊,哎,贫僧真是惭愧,拙嘴笨腮”

    年轻道人手拿玉笛,敲打着脑袋,百思不解。

    老道人轻咳一声,假装什么都没听见,匆匆走下船坊,飘然远去。

    ……

    古城北面,一片院墙四周栽满翠竹的宅院里,有朗朗读书声从房舍中传出。

    院中有处雅致的凉亭,背依假山,下方有丈许小池,其间有一眼活泉汩汩流动,水波潺潺。

    有位头戴方巾的老者手拄藤杖,驻足在亭间,低头看着池水中几条游来游去的小鱼,正乐在其中。

    这时,一个头扎羊角鬓、长得眉清目秀的小童端着茶盘从远处走了过来,看年纪也就七八岁的模样,说起话来稚声稚气,他有些纳闷道:“夫子,您都站着这半天了,在看什么?”

    老夫子目不转睛:“看鱼啊”

    青衣小童道:“夫子想吃鱼?”

    老夫子道:“鱼有什么好吃的,我在听它们说话”

    青衣小童微愣,也探头朝亭下看去,又侧耳细听,却是什么都听不见:“它们在说什么?”

    老夫子摇摇头:“我又不是鱼,哪能听懂说什么”

    青衣小童抓抓头:“夫子又打哑谜!”

    老夫子笑道:“你不也一样听不懂鸟叫,可怎么还爱养鸟?”

    青衣小童想想,还是很费解:“可鱼活在水里,又不会叫?”

    老夫子道:“子非鱼,焉知它不会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