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海思和中芯

    第七十五章 海思和中芯 (第2/3页)

于条件不成熟,华为公司想发展芯片制造也感到有心无力,单单是光刻机被卡住,就是一个死结。

    现在神光仪器突然崛起,对于华为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而华为公司发展芯片制造还有另一个优势,那就是在发展初期,生产的芯片可以自己使用,避免了找不到订单的尴尬。

    在很多事情上,华为的战略眼光是有目共睹的,至少没有向中兴那样脆弱。

    将芯片制造拿下来,日后就可以避免被别人掐脖子,同时也可以构筑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

    ……

    另一边。

    江城的中芯国际工厂里面。

    一众工程师正在紧张的调试着生产线,正在调整的设备,主要是蚀刻机和离子注入机。

    光刻机方面,神光仪器的工程师也在看着。

    李伟光有些忐忑不安的说道:“赵总,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太冒险了?”

    赵军却孤注一掷的回道:“英特尔正在测试14纳米工艺,如果我们现在搞16纳米,等我们完善了16纳米工艺,对方可能上12纳米,这样下去我们永远落后对方一代。”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军打算直接上马12纳米工艺,当然这也是手上这一台神光1X射线光刻机,给了中芯国际孤注一掷的勇气。

    作为可以生产10纳米、7纳米芯片的神光1X射线光刻机,用来生产12纳米芯片是绰绰有余。

    而现在中芯国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蚀刻机和离子注入机等设备的匹配调整。

    国内在这些设备上面,还是有一定的竞争力,比如上沪中微半导体的蚀刻机就不错,而其他的比如离子注入机、真空溅射镀膜机、显影机之类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好在神光仪器的光刻机和光刻胶,成功破局了阿斯麦的高端光刻机垄断地位。

    加上中芯国际这些年也积攒了一些进口设备,这才是赵军敢铤而走险的底气。

    不过中芯国际内部的问题也不小,特别是四个大股东在相互倾轧,第一大股东是大唐电信,第二大股东是大基金中投,而第三第四是上沪实业、台积电。

    中芯国际的管理层一直想保持独立、国际的路线,主要是因为中芯国际的客户大多数是海外客户。

    而大唐电信则希望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