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官海风雨 第六十章:大战结束

    第二卷:官海风雨 第六十章:大战结束 (第2/3页)

    一边的穆埕急了:“方英勋!你敢不服从命令!老方,这么打下去不是个事,咱们得建立防线——这样才挡得住敌人,你别犯糊涂!”

    龙武军终于撤了出来,算是边打边撤,没有溃乱。真是很险,如果再迟一点,想撤也不敢撤了,因为那个时候再撤,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变成大规模的溃散。

    龙武军刚刚用树干和泥土勉强构筑了简单的防御工事,惊魂未定,树林中便传出一阵奇异的啸声,好像猎户人家在呼唤猎犬,又掺杂了夜枭凄厉粗糙的叫声——不是一个人在叫,而是几十、几百,很快便成千上万,汇成令人耳膜激荡的声潮,随着无数灰色的身影,涌出密林。

    龙武军士兵都从来没有听过这种叫人毛骨悚然的呼啸声,那根本不像生人能够发出的声音,犹如无数厉鬼,从地狱深处爬出地面,张牙舞爪,漫天席地而来。

    士兵们明显地骚动起来,惊慌地互相看来看去,这个时候如果有人撑不住,掉头逃跑,便极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方英勋看出不妥,抽出军刀,跳上低矮的防御工事,昂然站立,向叛军猛得虚劈一刀,大吼一声:“都是肩膀上扛着一个脑袋的人,怕什么,给我放箭!”

    这个举动极大地激励了龙武军的士兵,一阵箭雨应声而出,掠向冲锋的叛军。

    灰色的身影一个接一个摔倒,但恐怖的啸声无休无止,愈来愈近。

    龙武军士兵已经顾不得叛军的怪叫了,只顾着守住防线。方英勋从始至终,站在工事上,大声吼叫,数不清的箭矢从他身边飞过,随便哪一颗偏一点点,就可以将他击倒。

    龙武军的火力优势终于发挥威力,愈来愈多的叛军士兵倒了下来,冲在最前面的叛军士兵倒在了离龙武军工事十几米的地方,但,剩下的这几步路,叛军的脚再也踏不上去了。

    叛军终于退了下去,无数的尸体留在了这片不大的开阔地上。

    穆埕奔到方英勋跟前,大声道:“敌人被打退了,你快下来!”

    方英勋惨然一笑,一头栽了下来。

    穆埕大惊,一个箭步上前扶住,把方英勋放平在地,见他身上各处竟然插着五支箭,胸口已是一片血红,急得转头大吼:“叫军医!”

    军医赶来,先脱下方英勋的靴子——竟然倒了整整半靴子的血水出来!

    剪开裤子、衣服,浑身血污,到处都是伤口!

    方英勋已经昏迷过去,一时间无法判断致命的伤口是哪一处,军医做了简单处理后,穆埕令急送后方治疗。

    秦禝赶到的时候,大夫已经给方英勋做完救治。大夫说,还好重要脏器和大动脉未被击中,可失血过多,已陷入深度昏迷,这条命能不能保得下来,难说的很。

    能做的都做了,方英勋能不能挺过这一关,就全靠他自己的生命力了。

    所谓战地后方就是几个巨大的帐篷,秦禝走出帐篷,心情沉重,胜利的喜悦被方英勋的生死未卜冲淡了许多。

    方英勋身负重伤,说起来秦禝是有责任的。这支部队出发时间比较晚,目的是不打草惊蛇,怕逼得已上了钩的叛军特别是主力改变布置。但也因此失去选择战场的先机,以致落入中村悠太的圈套,打成一场苦战。

    不然,方英勋也没那么容易受这么重的伤。

    秦禝粗重地叹了口气,抬起头来,天色愈发阴沉,暴雨将临。

    大战之后常有大雨。查塔努加现在是雨季,空气中水汽充分。

    仗大致打完了,秦禝要好好总结一番,其中也有不少教训。因为第一战过于顺利,虽然他反复提醒自己,但潜意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叛军的轻敌之心,这些教训,包括致方英勋重伤的云慕山谷之战的相关安排,未必不是源出于此。

    几个帐篷都断续传出凄厉的惨叫声,那是在截肢。很多士兵四肢受伤,都是无法挽回的只能截肢。

    这一个场面让他终身难忘。每一个帐篷外都挖了一个大坑,从开在大坑上面的帐篷的窗口,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丢出来一条胳膊、一条腿、或者一支血肉模糊的手。有的坑已经快填满了。

    秦禝早就见惯了鲜血和死亡,他自己就是从死人堆爬出来的,但面对此景,依然不能不动容。

    沉闷的雷声隆隆地滚过低低的云层,豆子大小的雨点撒了下来,空气中充满了被雨点砸起来的血腥和泥土的气息。很快。云层之中金蛇舞动,一个又一个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

    血水从几个大坑内漫了出来,凹凸不平地面,竟成了无边无际的血河。

    关山万里,血色江河,一将功成万骨枯。

    北线叛军接到主岭失守的消息,便下令撤退,但阳斗大和部同时得到消息,士气大振,紧咬不放,这支叛军的撤退被大大拖延,以致派出抄他们后路的龙武军成功地到位,在东西夹击下,叛军彻底崩溃。

    中村悠太率万把人的残部,撤回东线,勉强算是全身而退。

    至此,战役落幕。龙武军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歼敌七万余人,虽然中村悠太部脱逃,不好算是全胜,但叛军从此再也无力在西线集合起这么大的一支兵力,只能转入战略防守,西线南北攻守之势彻底逆转。

    至于在功劳分配这个问题上秦禝是很清醒的,自己虽然打赢了战役,但在扶桑国中依然威望有限、资历尚浅。何况自己毕竟是客军。

    秦禝关心的地方不在这里,自己要做的事情很多,抚恤死伤,休整部队,总结经验,研究战法,积蓄粮械,补充兵员……但首先,要安葬死去的兄弟。

    秦禝问过张旷的意见,然后下令在江户的一座小山上修建一个“烈士墓园”,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安葬扶桑人,一部分安葬夏国人。

    安葬扶桑人的是永久墓葬,安葬夏人的是临时墓葬,秦禝的打算是,回国之前,为这些弟兄移灵,装上船,运回夏国。

    这是他对龙武军每一位士卒的承诺。

    这件安排公布出来后,在士兵们中间引起了出乎意料的轰动,算得上三军振奋。大帅的话都是真真算数的!

    但远洋运送尸体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两三个月的路程,尸体很容易腐烂,因此移灵前需要对尸体做一定的处理。大致来说就是将尸体先过一遍火,烧掉肌肉,只留下骨骼;

    龙武军士兵的尸体不少已经残缺不全,幸好一来脖子上挂了“虎牌”,二来衣服内侧缝上了和“虎牌”同样内容的布片,因此几乎所有阵亡的士兵的尸体都有名有姓地寻了回来,入土安葬。

    虽然是临时墓穴,但修得一点也不马虎,和隔壁的扶桑人墓葬没有任何区别,墓前立了石碑,刻上名字、番属、职务、生卒年月。所谓移灵只是移走骨殖,墓穴墓园是永久保留的,以供后人追思。

    秦禝计划,每打完一个大仗,就修一座这样的墓园。

    墓园竣工,烈士入土,举行了奠灵仪式,因为墓园分为两部分,仪式就举行了两次。两次仪式略有差异,夏人墓园这边增加了一道酒祭的程序。

    秦禝将酒杯高举过头,然后洒在墓前,他高声道:“龙武军的弟兄们,请你们在这儿好好歇着,迟一点,我秦禝来接你们回国!”

    经过加一役,龙武军减员不少,招收新兵必须提上日程了。

    应急的的办法当然是就地招兵,但这并不容易,即便是招扶桑人,龙武军自己也得掺合进去,以期回国的时候可以多拐走一些。这个时代的扶桑人民还没见过什么世面,派个口才好的天花乱坠一番,夏国大国那么的神秘富饶,。

    但龙武军的主力还得是夏国人。夏国人在哪?已经在路上了。

    秦禝启程赴扶桑之前,已经听说有不少夏人生活在扶桑,总数已经十好几万。

    这是最好的兵源:绝大多数都是青壮男性,胆子大,吃苦耐劳,有纪律性。而且几乎不用细挑,因为能离井别乡、万里飘洋来到陌生的异国讨生活,必然具备上述条件。胆子小的、吃不得苦的、吊儿郎当的,干不来这活。

    加上夏国传统上有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旧王朝的士兵,收入少,社会地位低下,形象也不好;但龙武军完全不一样,士兵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高,

    最妙的是。当华工,干同样的活,饷钱拿的比扶桑人少;当龙武军的兵,xx饷钱却比其他扶桑军人拿的多!

    至于将来回国之后,秦禝有足够把握,他的龙武军,待遇要远远好过夏国其他任何一支部队。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秦禝之前救下的那个叶厉。这个时候就能派上用场了。

    他在这件事中算是人地两宜,去为龙武军招兵合适不过。        秦禝不担心他们不肯踊跃报名,但他告诫叶厉:不能大意,还是要精挑细选。

    兵招到了,不是马上就能派上用场,得先兜个大圈子运过来,还得训练,然后才能真正派上战场。因此必须郑重叮嘱。

    叶厉很醒目,一点就透,信誓旦旦,绝不误了大帅的大事,否则“提头来见”。

    单靠叶厉一人当然也不行,龙武军另派了两个“特使”和叶厉一起办理此事,一个夏国人,一个扶桑人。扶桑朝廷这边也发了公告要全力协助龙武军补充兵员,

    而秦禝已经把拟好的奏折,发了出去。同时发出的,还有两封家信,京都一封,申城一封,秦禝倒有千言万语要说,可是信封是要由申城那边接收的,然后再转交给申城和京都的两个家,所以什么肉麻的、可能引起嫌疑的话都不能说,泛泛地报个平安罢了。

    就在这时,另外一个好消息从传到了秦禝这里:方英勋苏醒了。

    这可是已经昏迷了好几天了!秦禝立即赶到现场。

    方英勋还非常虚弱,脸上惨青惨白,没有一点血色,对着秦禝勉强微笑,几乎说不出话。秦禝着实勉励了几句,给国内的折子也重重地叙了他的功劳,嘱他静心养伤。

    不能呆太久,秦禝退出来之后,方英勋又沉沉昏睡了过去。大夫说其实吴上校的危险期还没有过去,但毕竟向着好的方向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