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章 科举制度 杨博文再出重拳
655章 科举制度 杨博文再出重拳 (第2/3页)
主官,皆要官降一级,州内负责文化、教育等各级部门的主官,亦是官降一级。
当然了,为了考试的公正性,国考前,吏部会分别从各地随机抽调品行优良的官员或是大才来共同出题,每人只能出一题,试卷共有一百题,试卷出好后,这些人得一直在封闭的房屋内,等到国考结束,期间由兵部与刑部派人守卫,防止有人提前泄露题目,一但发现,官员革除职位,永不录用,地方大才发配边疆,充军三年。
这一对考生评分与相关官员降级的制度不只适用于国考,也适用于郡考、州考。也相对避免了一些走后门的人会通过当地主官,获得考试名额或直接通过考试,毕竟,有人的地方,避免不了人情世故,有些官吏会适当放水,而这一制度,却是有效的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只要哪个官员敢放水,一经查明,杨帆就会撸他的官位。
起初,尚书令荀彧与太尉戏忠都觉得这让地方官员降级有些不妥,但杨帆却是力排众议,当众说‘若是连续两次国考都排全国倒数第一的话,那就说明这个州的治理有问题,虽然朝廷对各州的开发有先后,有倾斜,但这并不是他们能连续两次国考都倒数第一的理由!在教育上,朝廷一视同仁,每个州内,都会创办最好的学府,这样都还上不去的话,那这个州的刺史也就别干了!让他官降一级都算好的了!’
听了杨帆的话后,所有人这才闭上了嘴,在他们看来,杨帆这是要以一己之力,挑战全天下世家的权威与地位。作为杨帆的忠实追随者与坚定拥护者,荀彧、戏忠、贾诩等人皆站在了杨帆的这一边,毕竟,这个制度还是很不错的,最少,给了那些寒门子弟一个机会。
科举制度的诞生,废除了杨帆创办的书院特权,宣称人人平等的同时,也给地方官员的肩上,加重了担子。
随着科举制度的颁布,杨帆的声望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天下大多数学子,皆成为了杨帆新的拥护者,科举可以从十八岁考到三十岁,也就是说,每个学子的这一生中,最少都有几次参加国考的机会,哪怕是参加等级较低的县考、郡考,也有机会成为吏。
随着县考、郡考、州考结束后,许多才华不俗,能力不错的学子也渐渐浮出水面,补充了空缺极大的地方基层,一些大才子就更是锋芒毕露,比如司马懿、诸葛亮、曹丕等一干年龄合适且又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而学子们奔赴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