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1949

    尾声 1949 (第3/3页)

那边宾佬已经完事了!

    还是在抗战胜利的时候,颜法就多方面打听老四的下落,一直不得要领。到各种机构成立,他以家属名义,正式提出报告,寻找弟弟。那一天,确切消息终于来了。

    汉阳游击队经历了残酷的斗争,损失很大,人员流失,但组织上还是找到了一些游击队的老同志,通过他们,找到了当年和老四一起在船上,后来跳水逃生的同志。他讲述了老四如何舍身掩护他脱险,如何与敌人射击到最后,如何被敌人击中,落水牺牲。

    傅家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他们约好星期天,一起去老四牺牲的地方,祭奠一下自己的亲人。

    德玲没有去。她叫颜法替她洒一把花,给那未谋面的叔子。

    所有人都来了。老三夫妻,颜启,老五夫妻,刘士民,汉华,淑清,德济,兵兵,枣花,老五的孩子,都拿着花,拿着纸钱,到了那僻静的江边。

    老四的同志也来了。他仔细辨认着,找到了当年他上岸的地方。根据那地方,大致可以确定老四沉江的位置。

    颜启点燃两柱蜡烛,插在沙滩上。又在蜡烛上引燃一把香,将它高高举过头,他沙哑着嗓子,对着江水喊着:“老四,你从小受苦,娘生你没有草纸!你一个人到处找饭吃,挨了人家多少打?现在我们都在,你不在了,你叫做哥哥的好心疼啊!”

    老三闷着头,将纸钱点燃,说:“孩子们,都来烧几张,给你四叔叔阴间用!”孩子们都过来,各人拣了几张纸烧着。芷秀将花一朵朵撕碎,慢慢抛进江水里。颜法,老五夫妻,都拿了花,一点点往水里抛。

    在敌寇入侵的黑暗日子里,这浑浊的江水,拥抱了多少儿女英雄!又记录了几多惊心动魄的故事!

    长江起浪了!从远远的江心,翻起一道高高的浪堤,田埂一般,向着岸边冲过来。还没到岸,浪头渐渐消平,然而很快新的浪头接替了它,重新在水面筑起一道埂子,这样一波接一波,后浪推前浪,不停息地朝着岸边猛冲,终于到了,“哗!”巨大的浪花拍击着土地,发出惊人的声响,溅起几丈高的水沫!

    起风了,遥望大江,无数浪花泛起白色浪头,撞击着,咆哮着,争先恐后,翻演在浩瀚的江心。风一阵紧似一阵,岸边的芦苇,发出呜呜的悲鸣。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日子平静地一天天过去。

    那天,颜法独自在办公室看文件,通讯员忽然报告他,老三来了。他来干什么?还没站起身,老三已经跨进门。“老二,”老三开启大嗓门,忽然却又压得低低的:“来了个贵客!”回头对门外说:“进来吧,在这里!”

    一个女子慢吞吞地走进门来,她头上灰蒙蒙的,衣服很旧,下面一双布鞋已经破口。她从肩上取下蓝布包袱,放在板凳上,抬起头,看着颜法,一声不吭。颜法与她只一对目,立刻失声:“琴姑!是琴姑!天哪,你从哪里来的?”上前一步,紧紧握住琴姑的手,眼睛看着琴姑,流下泪来。琴姑眼里也有泪,她看着颜法,轻声说:“哥,我说了的,你不来找我,我会来找你的。”颜法急忙说:“我哪里是不来找你?给你那里写了好多信,都说查无此人。我是真不知道你和你爹到哪里去了!”琴姑这才哭出声来:“爹不在了!”说着身子就摇晃起来。颜法赶紧扶着她,坐在椅子上。老三早已出门。

    再看琴姑,风尘扑扑,好像是步行来的?问琴姑,果然。她是从湖南乡下出发,没有坐任何车辆,完全靠步行,一步步走到武汉。走了多少天她不记得,只记得没有停留一天,哪怕下雨,也走。

    “我就想,只要有口气,就要找到武汉,找到你!”琴姑没有钱,这一路餐风露宿,沿途要饭,也不知吃了多少苦?颜法感慨地抚着她的手,心里阵阵发疼。

    琴姑目不转睛地看着颜法,眼里还是那样温柔,那一刻叫颜法想起许多事,想起湘江边与琴姑相处的岁月。

    琴姑告诉颜法,那年衡阳被日本兵占领,她和爹千辛万苦回到乡下,可是乡下也被日本兵占领了!为了躲避日本兵,他和爹到深山里的舅舅家,到那里没多久爹就病倒,一卧不起。再后来又是内战,到处是兵火,她一个女人,不敢出远门。今年爹去世,她下了决心,来武汉找颜法。亲戚都说,过了这么多年,又经历那样的动乱,逃难路上,成千上万的人都被糟蹋了,谁知道颜法还在不在!琴姑不听。她相信颜法一定活着,并且也在等着自己。

    “哥,我猜得不错吧?”颜法看着琴姑,经历过跋涉辛苦的她,脸上还挂着疲劳,那眼睛还和过去一样,亮晶晶的,里面满满一湾温柔的水波。一时百感交集。好人儿啊,你来得太晚了!

    琴姑似乎看透了颜法的心,叹口气,低声说:“老三把什么都告诉我了。”仰起脸,两行泪清亮亮地流下来,满面伤感,叫颜法阵阵心痛。琴姑说:“哥,我找到你了,看见你好好的,我已经很满足了。都是命,怪不得哪个。”忽然她凄凉地笑了下:“让我见见嫂子!”颜法无语。想想办公室不是说话的地方,便带琴姑回了涵三宫老家。

    老大和老三正在家里忙活,芷秀也来了,案板上好些碗,装着菜。老大笑着对琴姑说:“在里屋歇会,我做菜你吃。”在衡阳,老大老三都认识琴姑。芷秀带来了几件衣服,帮琴姑换上,琴姑又洗了脸,人就光鲜多了。她要给老大帮忙,老大说:“那能做得的?你是千里的贵客!”吃罢饭,芷秀说,琴姑去她家,和她一起住。目前也只有这样。几个人便一起过江,到了老三家。琴姑路上劳累,芷秀给她铺好床,她很快就睡着了。颜法便去找德玲,对她说了这事。

    德玲到底是惊涛骇浪中过来人,立刻说,战乱中的女人,很苦的,如果你们破镜重圆,我退出。颜法说哪能那样!德玲便说,你问问琴姑,愿不愿意在武汉工作,愿意的话,我们帮她找。如果她不肯,你带她在武汉玩几天,亲自送她走。梢停又说,你把我们家的钱,都给她,不行找弟兄借借。

    颜法回到老三家,把德玲的话都说了,琴姑低头不语,半天,仰天叹息道:“都是命,都是命啊!”对颜法说:“替我谢谢嫂子。我回去。”语气很平静。

    琴姑第二天就走了。一家人送她上火车,琴姑坚决不要钱。是芷秀想办法,为她买了一袋子馒头,把钱裹成馒头大小,用布包了,混放在馒头袋子里。琴姑回去后,给芷秀来了封信,说她看到了钱。

    德玲不放心,以个人名义,给琴姑那个乡去了封信,希望他们妥善安排琴姑,当地很重视,给德玲回信,将琴姑安排到乡卫生院工作。

    再以后就没有琴姑的消息了。

    许多年后,颜法和德玲都已离休,从一个湖南老战友嘴里,得知琴姑在乡卫生院工作了一辈子。那里离她老屋不远,她便每天骑着自行车,上班,下班,几十年如一日。

    琴姑一生没有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