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4 移风易俗

    0064 移风易俗 (第2/3页)

是他们都来自五湖四海。

    这个混杂程度只有沿海某些打工者居住区才可比拟一二,实际上还远远不止,因为打工者居住区还有不少本地人,这里没有;打工者乃是临时观点,走一步看一步,这里的人都有定居之念。

    如此大混居带来的风俗习惯上的撞也是前所未有的,或者说打工者居住区也是全国各省的人都有,但相比之下之前打工者居住区是最开放的有知识年青人为主,现在在桃源却是有不少最顽固的老年人。

    这不是说现在桃源有因风俗习惯发生群体冲突,虽说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但中华民族大体上的风俗习惯没有根本性不同,中国人也不会因别人风俗习惯而敌视的。

    另外各基层政权在桃源已经成立,虽然省市县乡村五级此时只有一个前线指挥部与下面县级行政机构,县级机构管辖往往有十几个县大的地区,终究还是建立了起来。

    特别是贫困区移民的几个县架构基本上已经完整,只差了几个城镇还没什么人口,正由国家、民营企业与移民自己在重建工、商、学、服务业及行政机构建筑之中。

    说这么多倒底郑小民要干什么?原来他从自己的宴席觉得弊端与机会,这时候大家混居在一起,政府架构建设虽忙,也是移风易俗的好时机,因为所有的人脱离了原来的环境,连语言也会慢慢改变,普通话会更顺利推广到桃源每一个角落。

    至于风俗也会在各种风俗习惯碰撞下慢慢重新形成新的风俗习惯,虽说不少人会顽固或坚韧地保守着自己的风俗习惯,如客家人就是,但乘机引导去掉一些陋规恶习还是容易的。

    这也是乘着人心彷徨不定之机建立中华民族优秀风俗之机,何况今后难免有外国人进桃源,中华民族在桃源虽然肯定人多势众,经济基础深厚,不似在地球现在阿美将之当作生死大了。

    但中国人在桃源有先占先行先建设优势,但良风良俗形象与团结一心有共同的三观很重要,三观方面政府肯定重视,移风易俗可能会顾不上但这也要紧呀。

    不过他觉察这个问题靠他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到在全桃源推行,最多在他雇佣的几千人中推动与引导,所以郑小民去找了王元成,向他说明乘这个空窗期这软件建设也不可忘记,不是觉得我们人多就可以疏忽的。

    王元成一听觉得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