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毕业旅行(下)
三十二、毕业旅行(下) (第3/3页)
向,一时间找不到地铁在哪儿。一个人身处异乡会放大迷路后的孤独感。我在HK,你在哪里?
第六日
昨天也不知是几点睡着了,早上醒来时身体总算恢复了正常。今天约了高中同学去他就读的HK中文大学参观。这所大学依山而建,甚是有名。
瞧见同学时,他正靠在栏杆上看着免费的报纸,其形象几乎与高中时一模一样,只是穿着更加入时。在听说我备考CFA的消息后,他建议我以后可以考虑来HK发展。
坐校车上山,在地势最高的一站下车便能望见蔚蓝的海和林立的楼。我们一边在曲径通幽的山路里徐步而行,一边闲聊着两地大学的异同。
同学说HK的大学重实践重应用,接触社会和出国深造的机会颇多。像是商科一类的专业,在校上课的状态几乎和正式工作无异,比如学生也要每天西装笔挺地完成报告讨论。
HK大学让我非常羡慕的地方在于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例如,全港大学的图书馆相互融通,学生可进出任何一个,甚至还可要求学校将另一所大学管藏的图书运抵本校,一些收费的电子资源也可以委托学校代为购买。图书馆里不允许交谈,但是有专门的小组讨论室可供预约。看到没,人家的图书馆是不让交头接耳的。
HK中文大学的图书馆安静宽敞,不少座位是“海景座”,居高临下,美不胜收。咱们学校图书馆楼下那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眼前的一望无垠比起来,确实小家子气了。在这里看书累了,往远处眺望一会儿的收获要比眼保健操管用多了吧。当时有个念头钻进了我的脑袋里,这里似乎更适合举办婚礼而不是静心学习。
不过奇怪的是,这么好的图书馆,平时冷冷清清,完全没有内地大学火爆占座的情景。想想咱们在图书馆里占个座儿多不容易啊。同学解释这是因为HK的学生不太爱学习,他自己也从不去图书馆看书,甚至连昂贵的教材都没买过也没复印过。因为在HK整本复印书籍是犯法的,要印也只能复印一部分。
同样设施先进、门庭冷清的地方还有运动场、健身房、室内乒乓球场、游泳馆等,运动健身这种不赚钱的事似乎没什么人去做。
“大学学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同学反复念叨的观点。确实,内地的学生基本功扎实,但在活学活用和表达演说方面能力欠缺。“然而这并不是说内地大学不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学对自己的观点做了补充。
是啊,我们从小就开始学着向上爬,潜意识里把目标都设定成最好的。上最好的学校考最高的分,找最好的伴侣赚最多的钱。“合适”这个概念经常遭到冷落,这种被刻意打造的需求太不起眼了,连它的主人也不愿意多待见它一下。要不是今儿同学提起,我一度把“合适”和“最好”混作一谈。
中午,我们在湖边的食堂解决饭食,我点了烤鸭加“烤味双拼饭”,因为自己对那天镛记烧鹅的美味还是念念不忘。HK的烧腊食品就是我心目中港式美味的名片。
下午本打算去酒店附近的商场买些伴手礼,却心血来潮地读了读这些天写的游记。说实话,我都没有意识到文中竟然这么多次提及了你,还是在你缺席的时候。
摆了个大字型躺在床上,心里空空荡荡的感觉。我完成了此次毕业旅行,却不知道它的意义何在?从小到大似乎每做一件事情都必须弄清楚它的意义才肯善罢甘休,这坏毛病好像是从接触了“作者之所以写上某一句,是因为他要表达怎样的意义”一类的题型才养成的。
这几天一路过来,心情似乎并没有因为一个陌生的城市而变得开朗起来,因为我并不是一个能从新鲜感中汲取巨大快乐的人。身在陌生的环境中,就更容易回想过去的人和过去的事儿。回忆似乎比憧憬对我更具吸引力。
“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个人不在,问题就永远无法真正被解决。因为她不可替代。
因为这是一份私人游记,所以我敢在文末大大方方地承认:周淼,你赢了。我有些后悔,我很想你。
回程那天早上,张司源拿出一张纸又叠了一只川崎玫瑰放在了写字台上,那是他离开酒店时唯一落下的一件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