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重上小学

    第十章 重上小学 (第2/3页)

害怕直直地盯着女孩家看,显得自己好像有多好色似的。

    老记得夫子曾经道是非礼勿视,可不,这下才看清,“哇,好个俏佳人”公子暗自惊叹。

    若问吴芷嫣长得怎么个巧妙模样,那是:

    一身月白丝衣,黑襟嵌襄,搭上雪羽肩,里衬乳白搀杂粉红色的缎裙,上绣水纹无名花,无规则的制着许多金银线条及雪狸绒毛,纤腰不足盈盈一握,显出玲珑有致的身段。

    大大的琉璃眼睛,闪闪发亮如黑曜石般的双眸,开阂间瞬逝殊璃。樱桃小口朱红不点而艳,一头秀发轻挽银玉紫月簪,恍若倾城,飘然如仙。

    世间还真有如此女子,胖一分则过,瘦一分则不足。

    任凭他公子阅人无数,也不禁暗自叹息,世间还有如此精致的小娘子。

    有后世风流才子题《妙佳人》赞曰:

    临池独见月初横,雾里娇花不胜情。

    闻道巫山无限好,几番云雨梦中行。

    至于手谈,很多字公子是认得的,当然也有很多字因笔画太过繁杂而不认识。

    写就更麻烦,有时要写个东西,不会写繁体字,用队友吴颖的话说就做死的想其同义词、近义词,搜肠刮肚,好不艰难。

    白衣黑襟的吴芷嫣写道:“借问公子,尊姓大名,仙乡何处,何故流落至此?”

    公子一看,难得一见的一手篆书,字迹秀雅,可是全是繁体,从右至左坚排,文不标点,这个可费神,连读带猜,小半天才搞懂个大概的意思。

    心中问题千万,真不知从何说起。

    又不明白此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突然想起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而此时自己到底在哪都不知道,总不能告诉他,自己来路不明吧?

    他想到此处写道:“在下姓李,单名一个文字,人称宁轩公子,或受抬爱称之文少,汉昌人氏,却是自幼在海外长大,少习乡音,小姐能用隶书否?在下久不居中土,篆书生疏,还望海涵。”

    也不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什么风俗习惯,更不懂如何称呼,见她们是写繁体字的,只好试探性地问道:“敢问小姐姐,贵姓芳名。”

    吴芷嫣蘸了一笔墨水,挥笔欲写,却抬起头来,冲着公子望了一眼,点头微微一笑。

    仿佛是有意让公子心醉,又低头轻转玉腕,就用隶书写道:“奴家姓吴,名芷嫣。”

    公子实在是有太多问题要问,但不知道这要是一通乱说,会带来什么后果。

    心里没底,只好慢慢地问:“尊府所在何处?”

    吴芷嫣写道:“吾等身处汉昌县雷公山中。”

    这雷公山不就是天岳幕阜山的古称么?

    她越写公子越惊,公子又写:“借问今夕是何年,余尚有五位同伴,吴小姐可曾见到?”

    吴芷嫣写道:“今岁乃光和元年,熹平七年正月,西厢房中,尚有五位昏迷之女,想来应该是阁下之友。”

    望着案上的字迹,公子哥心中宛如晴天霹雳。

    看着吴家小姐写下的那些字,“惊若木鸡”可能就是给这个时候的公子量身定制的成语了。

    呆了半晌,直到剑奴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扯了扯他的衣服,才把他从发呆中拉了回来。

    公子实在是忍不住,笑了起来,自言自语道:“现在是汉代的光和元年,确定没搞错吧?雷公山?那不是天岳幕阜山?”

    一再仔细地看着那些字,可确实是这么写的。

    一个字也没看错,这下这哥们就是真傻了,摸摸额头,却也还正常,没有发烧的迹象,这到底是怎么了?

    方才记得,那些天带着五个强悍的女子,在海中,在岛上,聊着百慕大穿越之事,谈笑风生。

    然而一夜暴雨狂风之后,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醒来之时,一个穿汉服的人,用文言文告诉自己,身在汉朝,这是玩的哪一曲,跨度是不是也太大些?

    “她娘的,搞什么名堂?”公子不由得暴起粗口来,心中却骂道:“别让我再见到你,否则老子宰了你,该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