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救援陶谦

    第363章 救援陶谦 (第2/3页)

月天。

    欲投人处宿,隔涧望炊烟。

    又缠着公子到校场去看他练武,公子见他一对短柄锤子使得好,分量也够,单锤子有九公斤重,想着这要真上战场,与当年的张豹是一样的,便让他又习一路长兵器,那小子便拿过一条紫金龙头棒来,要棒子原本是沈落璧之物,车宁见这棍子乃头发与乌金胶制而成,便给了这小子用。但见这小蛮子横眉怒眼,黑脸短须,一双猿臂,配合着那身法,别看也虎腰熊背的,竟有如潜龙出水,琼凤戏林,一路棒法使完,公子用尽眼力,竟没找到破绽,便与他喝好。小子这才道:“我到军校去,不习带兵,我笨。只学武功,为王爷站岗。”

    公子暗息,人尽其才吧,也只得由他。吴颖来找,说是将单轩调在自己手下训了很久,这小子是不是可以进宁轩三十六骑,培养一下,将来可以考虑后继有人。公子便命其到万三那里报到。

    193年过年,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到岳阳来投公子,公子至此,手下武将千员,文官就还真没几个能拿出手的,听说元直到,便跑步到内城门迎接。扯东扯西,左问右问,得知此人名不虚传,便问了他一些他不知道的东西,又问他想不想学,元直本是个求知狂,哪有不去的道理,便到汉昌学习去了。

    公子握其手道:“山中有直树,世间无直人,元直,好志向。若有同窗好友来,可以跟自己说,不要钱还供饭,有困难的还可以借粮养家人。”

    徐庶又交给唐王一封水镜先生的亲笔信,公子接来仔细读看,大夸特夸徐庶之才,又荐后生数人。

    小徐同志见公子这样求才若渴,也把诸葛亮、庞统、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一顿海夸,公子让冷无殇带自己的亲笔信去迎接。后来公子知道孔明家里经济困难,便问要不要送些粮去。

    小徐却说孔明要面子的,必定不会要的,再说这么远,路上运输也不方面,加上在那边也不安全,最好是把家人给接来。公子命罗过前去接,徐庶又写一封长信给罗过,罗过带着人马,快马轻车而去,把他们的家人全接来在汉昌陪读。

    心想这下有的是人用了,怎么老陆和吕蒙这两个小子跑哪去了?

    吴颖到军部来找公子道:“我们过来都十几年了,还不打统一战,都要老了。目前三分天下仅有其一,在这里耗着,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公子笑道:“休要着急,要打江北,先得江南不出事。你等我平定南方与山越再打,有的是事你做。你目前要的是给我训一支力大,能全方位作战,绝对忠诚的精兵出来,从各军中招兵,就像我们当年练特种兵一样,招十万,集训后留三万,再一步步的淘汰,搞到两万时,一万打仗,一万做后勤。有这么支部队,便能出其不意的取胜。”

    吴颖没好气地说:“这支军队,可不是三两年能成的,又要等。”

    公子哪知道吴颖寿命长短,更不会去劝她什么,别说她一个肉体凡胎了,就是圣人,也不知道这时的吴颖已经走完了生命的一半有余了,也许是她有无意识的感知,感叹生命之短暂,才来催促吧。公子望着窗外的草木,脑海中闪过规律二字,长叹道:“这是没办法的事。”

    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农历甲戌年),中原越来越乱,军阀混战,有人起势,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