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自由市场看变迁

    五 自由市场看变迁 (第2/3页)

质量更好,价格更低。主要是吃着放心,所以,这就是这古老的古会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我非常认可的点点头说,你们这小地方人,真是能享福啊。

    渐渐地,我们终于走出了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到了集会的尽头。那里停着一辆面包车,车顶上有一个小喇叭,不停地传来几声吆喝,免费照相,免费照相,中年以上的人免费照相。

    还有这样的好事?我们满腹狐狸地走到跟前。只见照相的中老年人特别多。原来并非是全部免费,只照相是免费的:贴一个膜10块钱,装一个相框35。我发现除了特别吝啬的人,大多数人至少还贴一个膜,很多人选择装相框,免费照相的只是极少数。这就是他的广告费用。为了减少免费人的数量,他极力宣传,如果不贴膜,照片很快就会坏掉,变得面目全非。还把不贴膜的几张相片放到车跟前,让人们看看免费的下场。这种恐吓是非常到位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不免费。令我惊奇的是,不管被照相的人穿着什么衣服,甚至有没有头发,但照出来的照片,男人一个个气宇轩昂,女人一个个靓丽多姿,端庄秀丽。衣服也是各式各样的,西装旗袍,颜色各异,款式新潮。一个邋遢老相的农村老太太,照片上出来的却是身着华丽旗袍的民国淑女,真是让人惊叹。

    我隔着车窗往里面看。

    原来车里边有一个女人,正操作着一台笔记本电脑。男人照好的相片,全部上传到她的电脑里边,她把下载好的各式各样的风景片,各种款式的男女衣服,通过ps软件,合成出来。电脑连着打印机,很快便打印好了。这样一张靓丽的照片便出现在人们面前。这真是现代高科技的威力。这样一对其貌不扬的夫妻,居然能制造出质量这样好的照片,真是令人惊叹。面包车东侧,在一个塑料支架上,悬挂着制作好的领袖照片,有毛主席像周总理的照片和习主席像,连相片框子跟他出售的别人的相片一样,也是一张35块钱,有不少人在买习主席的标准相片。

    这些领袖相都是哪来的?马大叔不解地问。

    网上有啊,我说,很简单,从网上下载到电脑里的,打印出来,比自己照的要标准的。

    那你发现了什么没有?他思索着说。

    主要还是买习主席的相片。我说,没有人推动,没有红头文件,没有社区街道干部的指导,不是影视明星,不是网络红人,也不是帅男靓女,完全是自发的,主动的,发自内心的;他们愿意花钱,把自己心中的偶像悬挂在房子的正中间,看一看心里也踏实,这是对领袖人物最大的肯定。

    是啊,他说,市场经济是最公平的东西,它的公平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上,还体现在政治、文化、社会、精神等各个方面。从敲锣打鼓请毛主席像,到静悄悄地购买习主席像,完全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一个人要从内心里被人尊重和爱戴,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不是被强迫和引导的。对两个领袖的不同态度,前者虽然不花钱,白送的,但未必全是大家自觉自愿的;后者虽然自己花了钱,但内心里是高兴的,完全是自觉自愿的。单从精神层面来说,这也许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之一吧?

    我对他细致地观察和深刻的分析,非常赞同,连连点头称是。

    这就是人民的选择呀,他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你不觉得这里还缺少一个人的照片啊?

    是谁呀?我说。

    刘主席。他说,虽然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是他执行的是刘邓路线。对我们农民来说,所有的政策概括起来,就是刘主席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咱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四大自由啊。其实除了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刘主席还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叫三和一少,是针对外交政策的。如果九四年刚解放的时候,就执行刘主席的三和一少,三自一包,四大自由,我们不敢说超过美国,但GDP世界第二,至少可以提前20年!可惜啊,人都是势利眼,没人会想起这个同样伟大而悲惨的人。因为不管对与错,他是个失败的人,不光是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他个人而言也是同样的。另外也许就是命运吧。他那个人就是生得有些丑,不是说命由相生吗?也许命中就注定了他会有那样的结局的。也没有人把他的相制作出来,在市场上出售。也许商家是非常精明的,他知道这个人是没有卖点的,年轻人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

    什么是三和一少啊?我非常困惑。我这个见多识广的记者,文化水平要比他高得多,但面对这样一个文盲,这样一个老农民,我却幼稚得像个小学生。

    我好奇地问。

    就是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要减少,对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要和好。我们国家还很穷,人民非常贫困,不能让人民饿着肚子去救助别人,也不要仅仅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跟西方发达国家搞得水火不容。当然了,他的官大嘛。这句话的专利是另一人,是他最早提出来的。刘主席是引用的他的话的。

    他像一个教授一样地说。

    而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的对内对外政策,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这十二个字,而他就因为这十二个字,悲惨地死去了,简直是死无葬身之地。这是我们党、国家和我们民族的悲哀啊!

    他微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

    我们离开集市以后,马叔开着车来到超市。超市里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柜台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跟大城市的超市没有什么两样。在卫生纸摊位前,有个衣着时髦的女人,向服务员打听一种品牌的卫生纸,服务员摇摇头说没有这种品牌。那女人失望地摇摇头走了。马叔看着我笑,轻声说,看看现在的人活奢到什么地步,擦屁股的纸还要品牌。不是她理想的牌子不要。你知道改革开放以前,在我们农村是用什么东西擦屁股吗?

    那还不是用纸呀,除了纸再能用什么呢?

    我说,非常奇怪他怎么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除了纸还能用什么来擦屁股吗?

    不不,他摇摇头说,纸对我们来说完全就是奢侈品,饭都吃不饱谁还能舍得用纸来擦屁股?连学生写作业都用不起纸,别说在以前了,就是我的那个侄子上学的六七十年代,小学生写作业都没有本本,用的都是石板,写字是用石笔。还有那更穷的连石笔也买不起,就到河沟里找来紫红色的软石,自己来磨笔。在石板上写好作业,要小心地用襻襻提着让老师看。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被擦掉。你想,用纸来擦屁股,谁能用得起啊?

    那怎么办?总不能让屁股上的屎留在裤子里吧?

    我困惑地问。

    用土疙瘩。他笑着说,在地里干完活回家的时候,每人提着一个蔂儿,捡一些大小适中的土疙瘩,回来放在茅坑的旁边,上完厕所后就用这土疙瘩来擦屁股。等下次去干活的时候,再把这些擦过屁股的土疙瘩装进蔂儿里,倒进地里,还是不错的肥料。

    我吃惊地睁大了眼睛,简直不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但看着他真诚的眼睛,我不得怀疑他说的是真话。但我很难相信,当时的农民竟然能穷到这种程度,落后到这种地步!贫穷和落后是一对孪生兄弟,仓廪实则知礼节。现在,恐怕再落后的人虽然不至于选择有品牌的卫生纸,但也绝不会用土疙瘩去擦屁股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一定要建立在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在你们大城市,在工厂和工人多的地方,恐怕这全是天方夜谭。但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特别是我们这些山区农村,你根本想像不出贫穷落后到什么地步。如果我不对你说这些,你能想像到吗?甚至你的父辈祖辈们恐怕也是想像不到的,更别说经历过了。

    的确是,我说,尽管我的父母和我的祖父母们也时不时给我讲一些他们过去的事情,虽然也贫穷和痛苦,但绝对没有你说的这样的贫穷和痛苦。

    所以,他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没有早早地死掉,还能活到今天,能赶上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梦里都会笑醒的。虽然我经历过那么多的贫穷和痛苦,但一切都过去了,我会像珍惜我的生命一样,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的。

    他割了两斤肉,打成肉馅,又买了一些调料,姜葱蒜,还到对面的饼子铺上,买了十几个烧饼,又开着车来到南面的自由市场,在一个馍馍摊位上,分别买了一些窝头和馍馍。

    这就是城乡差别,马叔说,尽管有了汽车,但还是不太方便,只能多买一些放到冰箱里,要不然还得天天开着车到城里买东西。多亏有了冰箱,虽然吃的都不是新鲜的,但总是方便一些,你也只能入乡随俗跟我这个懒人遭罪了。

    不,我说,我们天天吃外卖,天知道那些外卖是怎么做的。那些东西能说是新鲜的吗?是在什么地方做的?也许就是在猪圈里厕所里做,这个谁知道。人家把昨天的剩菜剩饭重新加热一下卖给你,谁能知道啊?看上去一样的口感好,色香味俱全,像你这样的,至少知道我是吃的什么,怎么做的。别把城市人的生活就看得那么高大上,其实不比你们好多少。

    你这样说我就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