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信念 第四章 对峙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一卷 信念 第四章 对峙 (第1/3页)

    中军精壮士卒大约一千人,这是吴将军的所有家底,其他八千多人没什么战力,在孙成栋看来只是凑数。

    上一个人生的孙成栋自幼生活在边疆省份,从十二岁起每天都要参训备战,是摸着步枪扛着地雷长大到考入大学才进入中原地区定居,他知道选拔民兵的标准,知道操练刺杀的每一个步骤,知道在战场上该怎么前进和隐蔽。

    有韧劲的合格士兵都偏瘦,体型单薄,但是步伐灵活耐力出众,两只眼时刻有余光关注身外事。

    万人的队伍分为五军:前中左右后。

    孙成栋所在中军又分五营:亲兵营、左营、右营、骑营、护卫营,孙成栋被分在护卫营做一名枪兵走卒。

    这次领取的武备物资非常高级,皮甲不再是皮夹样式,还包括护肩和护臂,有腿甲,内衬除了粗布衣服还有一件丝绸的衬衣,脚上穿的不再是黑色布鞋,变成了高腰短靴。

    木枪的铁枪头要大很多,带有樱穗,为了方便作战还配发了一条布围巾,以便擦拭枪杆上顺流而下的鲜血防止握持时打滑。

    作战背包里有三天的口粮和两个水囊,还有一条卷成筒型的兽皮铺盖。

    按理说枪兵应该配发短刃用于近身防御,但是吴将军家底有限,亲兵营也没做到人手一柄。

    整军三天才有了外形,又操练了三天稍微熟悉一下本部阵位,最后配合着号令操演了一天战位就算完了,大军开拔东进。

    孙成栋暗自咧嘴:这种草台班子能打仗?

    一天行军八十里,第二天抵达战场,看样子曾国疆域确实不大。

    不管农忙还是捕猎,黎民百姓都是一日两餐,只有战士正式进入战场才有一日三餐的待遇。

    各个封地领主都是士人,属民属于庶人,士人有姓氏,有文化传承,庶人被赐姓以后可以识字,有权获得私有土地,有名无姓的百姓肯定不识字,也没有私产,他们耕种的都是封地,产出物资天然上缴一成,所余财货拉进城交易又会天然上缴一成,拿不出军职木牒还需要多上缴一成。

    统军征战是士人的事,征战胜利会获得土地和属民,还有士人之间互相认可的爵位,按照属民多寡,爵位自动升降,低级见到高级爵位要遵照礼仪严守规矩,冒犯高级爵位等于挑战士人之间的规则,是寻死行为。

    统领几个乡的副将是五级男爵,统领几个县城的是四级子爵,统领几个州就是三级的伯爵,所以曾国国君是子爵,陈国国君是伯爵,更高级的是侯爵,起码要统领十个州的疆域,最高级的是公爵,统领地域不少于三十个州,再往上是王,最高是帝,王和帝不在爵位体系,权力天授,是已经分崩离析的齐王朝制定的这些规矩。

    如今齐天子已经不存在,这些规矩还被所有人认可是因为所有的领主都是当年齐天子敕封的,这些大大小小的领主征战不断,为的是通过兼并获得爵位晋级,最终称王称帝凌驾天下。

    百姓知道这些常识是因为几十年来不断征战一点点听大人物们说的,大人物要鼓动人心征伐扩张,必然要许诺好处,告诉所有人这些规矩就是希望所有人追随自己建功立业,进入这个体系的人自然想着怎么提高自己的地位,不怕你不卖命。

    能进入体系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是通过追随主公获得利益,比如县守、队长,他们通过帮助贵族获得士人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