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信念 第十二章 通商

    第一卷 信念 第十二章 通商 (第2/3页)

心目的既定绝无更改,所以文化人都是认死理的犟种,随着心里底气爆棚,往来交际频繁,乔良开始潜移默化的渗透个人理念,渐渐的在他身边聚集起一批志同道合之辈。

    士子文人爱结社,想一个由头就能组织起一大帮闲人凑在一起谈古论今旁征博引的围绕核心话题展开讨论,不知从哪一次策论起始,近两个月士人之间谈论最多的是齐天子解救天下生番开启民智以后为什么解散了朝廷,是怕不能带给子民富足还是子民欲壑难填使其不敢肩负重任?

    从分析齐的管理体系开始,又到人文教化的意义,接下来议论民意导向,这几天开始探讨何种制度框架才能持久。

    策论涉及统治者的根本信念由不得不引起重视,国君陈纲在云州内阁国殿的广场上将长桌条案一字排开一里多,摆满了美食佳酿,广场临时封闭亲卫林立,留了一个入口,竖起一块桐漆木牌,上书:何以立信、长治久安?

    议论了这么久,所思所想不过是如何造福万民福运长久,陈纲一语戳破、重新立论待辩,这一场大辩持续了好几天也没人拿出一个像样的禁得住拷问的制度,陈纲见风声越传越远,来的士人名流倍增,不由得想起自己的起家过程,知道这是个招揽臂助的绝佳机会,立刻通告四方,给大家赶路和酝酿的时间,三个月后历法新年之日祈天祭祀,无论何人无论几人,拿得出可以立足的成体系制度者受天下士人朝拜,其思想流芳百世,著其名立其说,甚至可以求告圣地士人使碑林增刻享天授之名利。

    各地领主大骂陈纲贪天之功,却没人敢冒着得罪天下士人的风险指摘陈纲不该这么做,都在咬牙切齿的等着陈纲忙活完这事以后就发兵灭了他,尽管觉得这么做很可能失败,依旧气不过这混蛋太会借势,一下子笼络了天下无数士人的心。

    乔良磨拳擦掌的想要出风头,闷头琢磨了好几天理不清头绪,又想起徒弟来,夹着皮纸捏着毛笔来找孙成栋。

    “徒弟啊,你说国君的立论该如何辩?”

    孙成栋正埋在书堆里研究材料体系学科的石刻传承,师父走路带风的闯进来他当然注意到,支楞着耳朵听到这么一句不禁叫苦,咧着嘴丫子回答:“师父这不是故意折磨人吗?时移事易的道理谁都懂,没有一成不变的人文理论,当下也许所有人觉得陈国最好,可多年以后一定会拿出陈国的负面清单来大肆批判,齐天子最初鼓励游牧,逐水草而居,既方便传播思想又不会过度耗费地力,趋吉避凶货通天下四海融合,可是人口增长以后只能鼓励农耕,就地取材精雕细琢战天斗地,不但发展了技艺还能持续积蓄民力,可您认为这样的状况能维持多久,我们辩的制度建设是下一次改变还是数次改变之后的又一个下一次呢?”

    乔良语塞,不禁泄气的牢骚:“就没有一个框架能够包容万世?”

    “思想发自民心,人性决定命运,人变则法变,灵活应变能力才是核心,除旧革新的能力才是根本,所以立信确实是基础,愿景指引着征途,无论路途漫漫无期,求真守信立本才是不变的思想,永恒、持久、坚忍才能通达光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