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乱世谋存

    第十二章乱世谋存 (第2/3页)

禽数百只前来劳军。看着长长的辎重队伍,刘宇暗暗咂舌,这些地方大族真是豪奢,想想路上看到冻馁而死的尸体,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商议军情刘宇没资格参与,他和顾明站在院墙外护卫。刘宇知道这场由张家三兄弟发起的黄巾起义很快就要消亡了,此时张角已死,张梁和张宝很快也会战败而亡,黄巾军的人数虽然多达数十万,但皇甫嵩、朱儁、曹操等人都是能征善战的骁将,在统兵作战、军事谋划上都强于黄巾军首领,官兵虽少,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大胜可期。

    刘宇对王允的认识是美人计诛杀董卓,原以为王允心机深沉的文人,他初次领兵打仗能够守住城池就不错了。然而经过两个多月的耳濡目染,刷新了刘宇对王允的认识,王允不但心思缜密,而且还能亲自披挂上阵杀敌,称得上文韬武略的大将之才。

    巡视属县的过程中,有数次与黄巾军相遇,王允与孔融、尚爽等人充分谋划,又能听取随行将领的意见,事先设定好周密的作战计划,每战亲自上阵鼓舞士气,在王越等人的护卫下冲杀在前,黄巾军无不溃败。此次王允前来与皇甫嵩等人议事,是准备对豫州的黄巾军发动最后的攻击了。

    刘宇有些茫然,黄巾起义是官逼民反,其后续二十余年的不断起义直接导致了东汉王朝的覆灭,但随之而来的是地方势力割据、群雄争斗不休,数十年的战乱致使民不聊生,真是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难怪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小宇,好久没吃到你做的菜了,想想都流口水。“顾明在耳边的嘀咕将刘宇拉回现实。

    “等平定黄巾回到洛阳,让你吃个饱。“刘宇随口应道,不理顾明兴奋地报着菜名,继续思忖着,来到这乱世,命都朝不保夕,自己还是先考虑如何保全自己,有余力再去拯救天下苍生吧。

    跟王越学剑是第一步,有勇力自保才能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困境。其次是声名,这是个阶级固化、门阀世家掌政的年代,五世三公的弘农杨家,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还有大大小小的门阀家族,相互之间姻亲盘结,门生故吏遍布,自己虽然是皇室宗亲,要想置身其中何其难哉。若没有这些门阀世家的支持,想要学人争霸,那是痴人说梦。

    深吸一口气,刘宇冷静下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眼下自己要做的除了勤练剑术外,便是交好孔融。自打听到自己所吟的诗后,孔融空暇时会找自己谈论诗赋,孔融是圣人二十世孙,名重天下,若能与其交好得其助力,自己便算是一只脚踏进了士族的门槛。

    另外,王允是个大人物,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若能再引起他的注意,对将来会有很大的助力。只是王允为人高傲,自己无法接近,便是师傅王越是他的贴身护卫,也被他看成侍从,并不亲近,能否从孔融身上找到机会?

    …………

    九月,豫州大地狂风呼号,天地一片肃杀。三十余万黄巾军驻扎在西华城周围,这些黄巾军的最高统帅是渠帅彭脱。彭脱是扬州安丰人,本是城中程姓大户家的护院,黄巾起义爆发,彭脱参加黄巾军,由于他武功高强,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渠帅波才的副帅。围困长社被官军击败后,波才率领大军退守阳翟,官军趁胜追击,阳翟一战,波才身死,彭脱率领残部撤到了西华城。

    天公将军病故、各地黄巾义军节节败退的消息夹杂着寒风从黄巾大众的心头掠过,绝望的情绪如同厚厚的乌云般压在西华城上空,朝庭的兵马正在迅速向西华方向集结,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西华城县衙成为了黄巾军的渠帅府,大堂之上,彭脱和手下的五十几名将领正在商议军情。已经争论了两天,还是没有商量出结果,有人建议北上与地公将军、人公将军汇合,有人提议与官兵决一死战,有人则暗示派遣使者向朝庭求和,而彭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