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散关迎战司马懿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6章 大散关迎战司马懿 (第1/3页)

    诸葛亮把诸葛晨叫到身前,语重心长的说,“晨儿,此次回撤,司马懿这个老家伙,你要小心那!”

    根据自己的理解,司马懿的确很厉害,此人用兵、弄权都是高手,而且善于揣摩人心,是个心理学的高手。

    诸葛亮坐着轮椅,这个轮椅也是诸葛亮的标志,而且改装过的,只要诸葛亮稍微用力,就可以驱动,所以,诸葛亮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在那个年代,还是一个厉害的班门中人(鲁班传人)。

    诸葛亮说,“晨儿,这次就看你的了,最好能够一举打击司马懿的嚣张气焰,更要折服蜀国这些文臣武将!”

    “好的,义父,晨儿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诸葛晨低头,看着诸葛亮的羽扇,这个羽扇有什么好处呢?义父不管天气炎热还是凉快,有事没事都拿着这个扇子;

    “呵呵,看上我这个扇子了,这次如果你在大散关大捷,我就送你这把扇子!”

    “义父,你可不要返回额!”

    “好的,大不了我回去让你师母重新做一把自己用了!”诸葛亮也狡猾的说,一个扇子就激发你的斗志,何乐而不为呢?

    诸葛亮说,“这次你还要折服魏延,此人勇猛善战,即便为父,他也颇有微词!”

    “什么,还有人不服气你的,这个魏延也太自不量力了!”诸葛晨愤愤不平,“有机会我倒要敲打敲打他!”

    “倒不是不服,只是他以为我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只知道用阴谋诡计,所以有些不削罢了!”

    “诡计,兵者诡道也,这个道理都不懂,我来教教他吧!”

    诸葛亮微微笑着,对于诸葛晨这样的后辈,他是欣赏和宽容的,只要不过分,不完出火,就行了。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

    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

    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

    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因其扼南

    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站在大散关的山坡山,看着眼前的关口,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这里的自然风光特别优美。

    “果然是后世文人骚客喜欢的地方呀!”

    沿着河道往上,就是栈道,翻过大散关,越过秦岭,就进入蜀国的地界了,大散关,斜谷关,这都是两个重要的位置,目前蜀国的边防就驻扎在后

    面的斜谷关,哪里也是诸葛亮屯兵的地方。

    “传令兵,把魏延将军请来!”诸葛晨吩咐道。

    魏延来了,向诸葛亮行了礼,对着诸葛晨,略微点点头,还是有些不屑。

    看来这个魏延有些瞧不上自己呀,先前诸葛晨在校场以一敌十的事情魏延也知道了,不过他没有在现场,以为不过是投机取巧罢了。

    “魏延将军,”诸葛晨笑眯眯的说,“久闻魏大将军骁勇善战”

    “今日可否随同本军师一道,我来指挥这场战役,你在旁边指点指点!”

    魏延听出来诸葛晨话里有话,也没有反驳,“好哇,末将倒想看看晨军师如何破敌呢?我也学习学习!”

    诸葛晨整理好装束,现在他穿上了古代的常山,感觉自己也有点飘飘然的,只是没有长头发,有点违和感。

    魏延紧跟着,一前一后走出大营。

    此战诸葛晨指挥,姜维带队执行。

    诸葛晨在出发前已经将详细的准备工作,给姜维安排好了,都写在一张布条上的,姜维知晓一一照办就行了,而且,这个军令诸葛晨一式两份,自己写一份,姜维抄送一份,诸葛晨的在姜维手里,然后各自的签了字的。

    诸葛亮发现这个办法的好处真不少,不仅连连点头。

    如果当年自己也采用这个办法,让马谡把自己的军令也写成这样的布条,那么就不会有马谡街亭失守、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了,那混蛋把自己亲手写得军条捏在手里,就会端量违反军令的后果了。

    “妙哉,好哇!”一旁的杨仪也感叹诸葛晨的思维整密。

    闲话少说,转眼间,司马懿的大军已近接近大散关不到5里地。

    “传令前军,暂停行进,派出探马,5里外情况尽快回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