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回来成都吃火锅

最新网址:m.kudushu.org
    第10章 回来成都吃火锅 (第1/3页)

    两个人回到了城中,虽然今天吃了不少的零食,但是诸葛小妹还是不是很满意,吧唧吧唧嘴对诸葛晨说,“二哥,我明天还想吃点好的,看怎么办嘛?”

    与军校考生的最后考试还得等到1月1号以后,所以现在也不着急这些事情。

    “明天去吃火锅吧”,诸葛晨想了想,这个东西弄出来,在这秋冬时分正好合适。

    “火锅是什么呀?”诸葛小妹兴奋的问道,

    火锅就是一种油锅,锅里面放了辣椒,花椒还有香料,然后把很多蔬菜肉片儿在里面涮着,冬天吃的时候特别暖和。

    “想吃,我也喜欢吃辣的,正好合我的口味”,小妹想着,“那二哥赶紧弄火锅吧?”。

    【巴蜀火锅】经过多方考证,四川火锅真正的发源地是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水(汤),加以各种蔬菜,再添加辣椒、花椒祛湿(因为有菜当三分粮,辣椒当衣裳之说)。

    11月以后,盆地成都的天气逐渐转凉,家境稍微好一点的家里还有麻衣御寒,里面装上鸭绒、鹅绒,但是普通老百姓就么有那么好了,那时候还没有棉衣,所以有一首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贫福差距的对比。

    但是如果冬天里,能有一盆小火锅,一家人哪怕就着白开水,涮点小菜,吃起来也是暖蓉蓉的。

    成都又名蓉城,百姓家里都种芙蓉,也就是月季花,这花好看、香,也好养,随便找个肥沃一点的地方,插下去就能活了,开花的时候,满院子都是香喷喷的。

    据说,当时,火锅的产生是,长江边上的船工们跑船常宿于小米滩(小米滩在当时是四川境内长江边上的一个很适中的码头)。停船即生火做饭驱寒,船工们吃后,美不可言(在他们心中),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在长江边各码头传开了。

    吃火锅需要调料,菜油是必须要的,然后还要一些相关的辣椒、花椒。

    其次就是香料的组合了,这个需要到中药店铺才能采购,这时候还没有调料市场。

    诸葛小妹十分好奇,诸葛晨做这个火锅怎么还得跑中药铺子。

    诸葛晨根据自己的记忆,大概写了一个药材清单,就到中药堂来了。

    这时候的中药铺子,大多有医生坐堂的,不然中药抓回去随便吃了,吃死人了就不要开门了。

    掌柜的接了单子:

    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山奈、良姜、干姜等。

    “客官,你这个单子是拿来治病的吗?怎么都不像呀!”

    人家问问,也没有毛病。

    “不是,拿来做食材的”,诸葛晨回答道。

    “这还差不多,大概是拿来煲汤的吧,这里面大多数食材都是调理肠胃、气血、伤寒的!”

    “倒也是基本上可以作为温补的药材”掌柜的说,“你家大人有什么病呢?要不过来让医生号脉?”

    “没毛病,不用开方子”,诸葛小妹有点烦掌柜的,“给你说拿来做火锅的?”

    “火锅,没有听说过,”掌柜的很快把药材称好了,“就卖给你们了,反正这些药材也吃不死人,还是有药补效果的!”

    “这位小先生,你这火锅都要哪些香料哇?”掌柜的也是好奇,就与诸葛晨攀谈起来。

    诸葛晨也没有刻意回避,反正这个东西是要推广的。

    “香料是作为火锅的必备调料!”

    “香料的类型有好几种,基本的为辛温型:八角、肉桂、小茴、花椒、丁香称五香,一般适合家庭小吃、瓜子、制酱等用,适用范围广泛,适合大众口味。一般市场上流通的五香粉都是以小茴、碎桂皮为主,八角、丁香很少,所以没有味道,真正制作起来,应该以八角、丁香为主,其它的为辅才行。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kudus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