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洛阳

    第22章 洛阳 (第2/3页)

拿起手中的武器,立即可以参战。

    胡济大喜道,“军师此举很好呀,这样就防止了每年秋收魏国散兵过河骚扰了!”

    第二条,加强边防,建立边防的联络站。

    诸葛晨将渭河边的环境探视了一遍,然后在地图上标注了重要的信息点。

    在江边,每距离1公里,建立一个瞭望台,日夜派人上台监视周边情况,发现对方有人渡江,立即发送信号。传递信号的方式采用锣声、响箭等。

    每隔五公里,驻守一只1千人的应急部队,迅速支持和反应。

    这样,在沿江一百公里,只需要5千人的应急部队,其余的部队则分布在距离前线不远的屯兵点,但是整个部队都是相称相互距离几乎相等的地方,扼守重要的城镇,关口。

    而且,为了达成情报的迅速反应,建立情报中心,将情报网建立在对方的敌人当中去。

    情报营的模式,诸葛晨专门教导了胡济,由军队支持,选派一些聪明伶俐的人,到对面,收买士兵、商人、老百姓,作为蜀国的探子,给这些人一些好处,如果情报重要的,可给予重奖。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策略推广出来,兵营中果然招募到不少有才能的人,自愿早对方去当卧底,而且朝廷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往他们家里发放福利,并建立了探子档案,从前线撤回来的人,给予厚待。

    第三条,在汉中鼓励老百姓扩大生产、扶持农商。

    首先试点,在汉中建立了户籍制度,由朝廷进行统计摸牌,为汉中的居民建立档案。

    然后,由各地县衙,为每户居民设置了门牌号,把每个人的住址进行了登记造册,并发放了一个户籍本。

    这个本子上,详细写明了这个人的出生年月、居住地址、从事的职业,最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户籍本上,需要县衙的华师,为每个人画上一幅画像。

    这样登记号的户籍本,在县衙也保留了一个副本,便于核对。

    而且每个户籍编号,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前面的编号代表出生的地点,后面代表出生年月,性别等。

    这就是后世的身份证制度。

    胡济看到这个户籍制度的设计后,连连点头,“这样一来,汉中管辖的老百姓,都算有了身份了!”

    马岱更是高兴,“那么没有身份的奸细,就无处可藏了!”

    诸葛晨想了想,“好像我们的士兵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兵籍制度,这个制度在士兵中也要严格推行!”

    “以后我们的士兵,只要立了战功,就要论功行赏!”

    “如果战死受伤,也要进行抚恤和安排!”

    这样,这个兵籍本的作用也很大了。

    胡济说,“只怕老百姓嫌麻烦,不愿意前来登记了!”

    诸葛晨说,“这个好办,强行推广就行!”

    最后的办法就是,强行推广户籍制度,县衙可以协助老百姓办理。

    对于办理了户籍制度的老百姓,每人就在落户之地,分得十亩田地,并由县府提供种子、农具,只征收两成的税赋。

    这个政策一出来,老百姓都纷纷奔走相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