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酌水知源 第7章 讳莫如深

    第一卷 酌水知源 第7章 讳莫如深 (第3/3页)

泥小风炉,炉火已烧旺,他把刚提来的陶壶置于炉子上,蹲下身来,又随手添了一把松枝,旋即一绺青烟腾空而起。

    这一幕,魏有源呆若木鸡地伫着,简直看傻了。

    身在桃源,不知有汉。

    仿佛这老道的信手拈来,不是一壶水,而是颐精养气的一幅山水画,回味无穷的一首田园诗。

    老道非凡人。

    魏有源走过去,也蹲身下来。“师父,这是要泡茶吗?”

    “你叫我什么?”老道侧过脸来,看了看魏有源。

    魏有源的脸唰的一下红了。

    这时,老道身上的手机铃声响了。

    可能是铃声设得太大了,冷不丁的一响,魏有源心里不免一激愣,不会吧,仙人也玩手机,太有碍观瞻了吧。

    老道站起身来,从裤袋里掏出来一部小手机。

    魏有源,听得真切,手机里面有传出“赵监院”的字眼,这是谁打来的?只见老道对着手机,唵吽一阵后,转脸对魏有源说,你师父说冯妈家晚饭要烫点索面,问你要不要回去吃。

    要,要。魏有源迫不及待地回答道。

    冯妈烫的索面最好吃。

    这索面,又叫龙须面,是清源镇的一种土特产,纯手工制作,又细又匀、颜色白净,煮熟后柔软可口。

    因为索面好吃,所以,魏有源闲来没事,就会到索面工坊去看面条师傅们制作索面。他发现,其不仅工艺繁复,而且耗时也长。先要糊好面,然后切成条状,再置于案板上搓成匀称的小圆条状,盘入特制的篮筐中。

    素面的每一次拉伸不是靠面筋的作用,而是借助面粉糊入盐份的醒潮,所以盘入篮筐中的面条,得放置个把小时后,才能将它们盘绕在两根小竹杆上。待盘绕好后,先将盘有面条的小竹杆放置在一阴凉处醒潮半个多小时,再取出将其中的一根小竹杆插入特制面架顶部横梁的孔洞中,作固定,然后拉扯另一根竹杆,这样一来,竹杆中盘绕的面条逐渐地拉成丝状,所以这素面也叫拉面。整个的拉伸操作必须借助面条自身的醒潮,分多次来完成,待到一定长度和细度后,方可将拉扯的小竹杆插入面架底部横梁的孔洞中,直接放在太阳底下凉晒。在素面晒干后,再将它像盘丝一般地收起来,包好论斤出售。

    目前,超市有卖的都是机械面,虽说也有很细,但那都是一种淡面,吃起来绝对不及素面的味道。就像现在的机械米粉,它就没有原先人工压榨出来的好吃。相比较而言,人工压榨出来的米粉味道要来得纯正些。

    魏有源见过冯妈烫面,先在碗中备好汤料,如米酒、四季葱、猪油和酱油等,索面在沸水里煮约2—3分钟,然后,把面捞起来放到备好汤料的碗里就行。看似很简单,魏有源觉得,真要是想把索面烫出好味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烫素面,一出碗就坨掉,那肯定是火候把控得不好。

    在魏有源吃索面的时候,冯妈就一直坐在饭桌旁。

    “好吃吗?”冯妈关切地看着他。

    魏有源嘴里吃着面,不住地点了点头,且嗯了一声,他心想,能吃到一碗上好的素面真仍人生的一大幸事,能不说话,就尽量不去说,要用心品尝其中的滋味。

    “慢点吃。”冯妈沉默了一会,又问魏有源;“源源,这几天,在道观里都学些什么?”

    “没学什么,就是给后院一个老道士送饭。”魏有源拨弄着碗中还剩不到一半的素面,好像想到了什么,“对了。妈,今天,我听老道打电话时,师父称他为‘赵监院’呢……”

    “赵监院?”冯妈一时陷入沉思,良久之后,方自语道,“赵……锦锋,难道,他还活着?”

    “妈,赵锦锋是什么人?”

    冯妈并没有搭话,但整个人显得有些神不守舍。

    魏有源感觉到,冯妈肯定认得这名老道士。

    今天是怎么啦,问师父,师父不说。现在问冯妈,冯妈也不语。

    这老道究竟是什么人?竟然让自己身边的两个大人都对他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