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崭新的开始(大结局)

    第三百六十七章 崭新的开始(大结局) (第2/3页)

   顾九征低头看向她,见她蹙着眉,以为她是担心家人,忙道:“你放心,岳母他们已经被我的人保护起来了,还有徐家老太君他们也都在安全所在。”

    徐长宁笑笑:“我当然知道你会处理好一切,我只是想,她不该这么容易就死了。”纤细的手指指着太后。

    她的话被小皇帝听了个清楚。

    小皇帝的眼光闪了闪,垂眸略一犹豫,还是道:“徐长宁说的对。”

    言下之意,是赞成她的砍伐,就算救回太后,也未必肯让她再如从前那般放肆。

    顾九征安排了人手,加上林前与韩柴星的人,场面很快得到了控制,沈珏的手下根本就不是对手。

    眼看着手下之人都折损了好几个,沈珏也知道事不可为,立即就吩咐道:“咱们快些离开。”

    蒙面人便且战且退,带着沈珏往人群外杀去。

    那群蒙面人都是死士,各个武艺高强能够以一敌三,顾九征身边的亲兵此时都在皇帝身边保护,外头的只是普通士兵,很快就就被杀开了一个缺口。

    顾九征沉着脸,先安抚地拍了一下徐长宁的肩头。

    徐长宁还不等反应过来,就看到顾九征纵深一跃,兔起鹘落之间几个起落就追上了沈珏一行。

    小皇帝这时看热闹看得兴起,站在凳子上伸长了脖子,看到顾九征宛若大鹏鸟一般轻盈的略过,惊讶地张圆了小嘴:“哇!”

    其余侍卫以及不少不了解顾九征的臣子,也都惊愕不已。

    因为有不少对顾九征不利的传言,说他在军中能爬上现在的位子,靠的全是谋略,他自己本身却不会武功。

    不会武功?

    若这样也算不会武功,他们那算什么?

    顾九征三两下斩了两个蒙面人,一把扣住沈珏肩头。

    沈珏猛然回头,眼中迸发恨意,藏在袖中的匕首一扬就往顾九征面门掠来。

    顾九征嘲讽一笑,抓住他肩头衣裳狠狠一扯,顺势后退,沈珏的棉袄都被这一抓卸掉了袖子,从肩头往上臂出坦露出来,他长得白,一道三寸长的陈年疤痕就显得格外清晰。

    “我家宁姐儿果真没冤枉你。”

    小皇帝抓着两个侍卫肩头的衣裳,站在凳子上蹦了好几下,正好看到了沈珏肩头的疤痕,指着他叫道:“他果真是北冀国九皇子!”

    不少退守在小皇帝身边的大臣在低声讨论。

    “想不到, 竟还有这种事!”

    “亏我还觉得沈大人是年轻有为,想不到北冀国的皇子竟然在咱们南燕做状元,还入朝为官!”

    “他还敢诬陷旁人是奸细?他自己就是奸细!”

    ……

    徐长宁将这些话听的清楚,心里不免有些动容。她知道,顾九征不能轻易动用武功, 但是他冒险动作了,一个是不想沈珏逃走,另一个也是想在大庭广众之下证实她的话。

    一旦沈珏逃走,她方才说过的话很有可能会被人反咬一口,到时没有证据,她说不定还是要被扣上奸细的帽子。

    沈珏这厢,根本就不是顾九征的对手。很快就被反剪双手按在了地上。

    小皇帝松了一口气,高声吩咐:“将沈珏给朕押送天牢!”

    “是!”

    立即有人听吩咐办事,将沈珏带了下去,而营救沈珏的蒙面人见失了目标,也都奋力想逃,但根本就敌不过顾九征手下那么多的人马,最后只能被抓。

    午门前恢复了安静,小皇帝依旧站在凳子上,从兴奋之中回过神来,突然就发现事情有些不对。

    顾九征哪里来的这么多的兵马?

    左右看看,好像他和文武百官都被包围了!

    若是顾九征有反叛之心,眼下便可以对他下手,莫说他这个皇帝,就是他手下的朝臣,但凡有反对的也都会被斩杀。

    思及此处,小皇帝当即唬的满脑袋冷汗,看到身边站着的徐长宁,有那么一瞬,他竟想将徐长宁绑了做人质。

    可这想法也只在小皇帝的脑海中转了一会儿就熄了。

    因为顾九征此时转过身,对着小皇帝的方向单膝跪地行参拜礼。

    “臣顾九征,携七千镇北军,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军兵听得号令,齐齐跪下行礼,山呼万岁。

    七千多个汉子齐声高呼万岁,那气势简直摇山振岳一般,朝中大臣们也都听得心潮澎湃,跟着跪地行礼。

    还有那些与徐滨之来往颇密,与他有同样匡扶正统之心的老臣,已是激动得老泪纵横,将额头都磕出了一快青紫,才能发泄信中的激动情绪。

    小皇帝先是诧异,随即是对自己方才生出那样龌龊想法的愧疚,再然后,便是激动。

    顾九征肯臣服于他,这便等同于南燕的兵权归属于他。

    而朝中文臣,之前有了徐滨之先前的联合,大部分已偏向于皇权。

    小皇帝如何也想不到,他梦寐已久的集权,就这样回到了他的手中,且还是被最意想不到的两个人实现的。

    顾九征他素来就忌惮,徐滨之虽表现的清正,却也是摄政王的走狗,但关键时刻,顾九征却能站在他这边,在有条件做第二个摄政王的时候,选择了支持他,徐滨之更是为他杀了摄政王,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小皇帝眼圈红红的,若不是文武百官都看着他,他差一点就要哭上一场。

    太后鬓松钗迟地站在原地。放眼望去,所有人都在向小皇帝行礼,只有她一个人摇摇欲坠地站着。

    小皇帝的视线与太后的遥遥相对,太后想起昨夜在摄政王府看到的那一切,再看看顾九征颇具威胁的眼神以及朝臣们对小皇帝的臣服。

    太后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明白,什么叫做大势已去。

    元康六年岁末,嚣张跋扈多年的摄政王被忠臣徐滨之刺杀,而垂帘听政六年的太后,也终于回到慈安宫中清修,一心礼佛,再不出来。

    徐阁老被追封为忠勇公,赐入皇陵,赐国府宅邸,虽是流爵,却也可保徐阁老子女今生富贵。

    而忠勇公唯一嫡女徐长宁,则被小皇帝封为太傅,成为南燕第一位女太傅,每隔三日就要入宫教导皇帝读书和朝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