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栖鹿鸣钟幽林里,刀光剑影黄沙时

    第二章 栖鹿鸣钟幽林里,刀光剑影黄沙时 (第2/3页)

而来吗?”

    王凡点点头,忙说道:

    “这是一年前,不知是谁放在我书桌之上的,我曾问遍全村,但至今仍不知道原主是谁……莫非杨兄与此书有关系?”

    杨暾摇了摇头,说道:

    “我只知道我祖父在去世前曾经来过此处,在一户人家中留下了一件极为重要的物件,却不知是不是这本《长恨歌》……嗯,不知王小先生,可曾听闻杨玄珪之名?”

    王凡闻言有些困惑,正想摇头否认时脑中仿佛忽闪过一道霹雳明光,映出的记忆令他瞬然大惊!

    虽说现在距离天宝年间已有五十余年,朝代上也已历经肃、代、德、顺四朝皇帝执政,然而李唐天下万民之中,有谁敢说这曾经名闻天下弘农杨氏中的玄字辈三兄弟已然被彻底忘却呢?而说起来这渊源根本——倒也有缘分,记载此事的书册此时便正静静躺在杨暾手掌之上!

    王凡愣神般地紧紧盯着那书上的三个大字,又抬起头看向已然面无表情地杨暾,惊诧目光透着股很想把这书册与面前男人的姓氏揉合在一起的意思,半晌后,他才有些失神地说道:

    “……杨兄说的可是,当年玄宗时期,那位三千宠爱的贵妃娘娘之叔父,杨玄琰之弟,弘农杨氏玄字辈三子中唯一一位所在不明的——莫非他竟是——”

    杨暾微微一笑,很满意于王平这种类似于说书的讲述以及对方满目的震惊,他轻轻晃动着手中的书册,长满了络腮胡子的下巴微微向上一抬,很带着几分傲气地缓缓说出答案:

    “不错,正是我的祖父,纵横大唐武林数十年,一统中原江湖整整三朝的前代武林盟主,杨玄珪。”

    “杨兄是……弘农杨氏的后裔?”

    正要惊叹时,王凡猛然想起了什么,即将破口而出的讶异被他重新吞回了肚子里,而杨暾在这突兀的哑然弄得微微一愣,旋即也意识到了这个有些怯懦的教书先生突兀闭嘴的原因,他露出一个自嘲的微笑,重心稍稍后移,一屁股坐在地上,抬头向一片还未被树荫完全遮盖的天空看去。

    此时已至凌晨时分,虽说山野之中天光昏暗,再有这层层密密的枝叶遮挡,但天边残存的一点星光还是在这就连虫音都所剩无几的林中拓展了些许视野,清晰地反射着杨暾那双风尘巨眼中明显的疲态。沉默良久后,他才开口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若我杨氏一族,能早点去过上如这剑名一般觅鹿闻钟的生活,现在该是怎样逍遥自在的光景呢……”

    王凡默然。

    开元二十二年,杨氏玉环与寿王李琩结缘于咸宜公主婚礼之上,得诏而成婚。

    开元二十五年,玄宗宠妃武惠妃逝世,有进言曰杨玉环“资质天庭,宜充掖廷”,遂纳杨氏入宫。

    天宝四载,册杨氏为贵妃。

    天宝十四载,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天下大乱。

    天宝十五载,马嵬驿兵变,处死宰相杨国忠,逼死贵妃杨玉环,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及其子女出逃,于陈仓被杀,杨氏一门自此灰飞烟灭。

    然而至此处,却只是千秋如铁史笔于冷漠间难得留下的一点斑驳血色,而在那重重书简之后,隐藏的是千倍百倍的家破人亡。

    马嵬驿兵变只是一个开始,从天宝十五年起,各地的弘农杨氏宗族成员大都惨遭缉捕屠戮,上至吏员下至布衣,不知在铡刀之下流尽了多少老幼妇孺的血,足足持续到了广德二年,也就是安史大乱终末一年后,这场隐藏在烽火狼烟连绵战祸之后的灭门惨剧才停了下来。然而此时,杨氏一门已然到了鸡犬不存的边缘,而剩余那些在大乱中勉强保住了性命的杨氏族人,也都成了朝廷弃之如敝履的人物,流散各地,再难重现杨氏门楣。

    “说起来倒也不必如此悲伤,我出生时灭门之殇早已结束,只是自幼便常听闻父亲诉说当年我杨氏一族如何如何繁盛,再较之眼下破屋烂庐的境况,父亲又因病早逝,所以才不免有些怀念当年罢了。不过我倒也是知道我那堂姑与堂伯,一个纸醉金迷,一个败坏朝纲,最后拖得整个家族万劫不复,倒也是意料之中。话说回来,王小先生,我问的问题你还没有回答呢。”

    杨暾撑着脑袋侧过身去,眼中的疲倦一扫而空,泛着精光看过来,王凡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说道:

    “杨兄此话实在抬爱,我不过一个穷酸书生,如何能与叱咤大唐江湖的杨老先生相识?甚至于杨老先生是一统中原武林三朝的武林盟主的身份,王某都是今日听杨兄说起方才知晓的。至于说家父……先父意外早逝,走之前也未曾说过什么,就算与杨老先生有幸相识,我也并不知晓啊。”

    “嗯……既然如此,我便让你知晓一些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